筚門圭窦的意思、筚門圭窦的詳細解釋
筚門圭窦的解釋
(1) [poor family] 筚門:柴門;圭窦:穿鑿牆面的門(圭形,上尖下方)。泛指貧苦人家
筚門圭窦之人,而皆陵其上,其難為上矣。——《左傳·襄公十年》
(2) “筚”也作荜
詳細解釋
見“ 篳門閨竇 ”。
詞語分解
- 筚門的解釋 荊條竹木編的門。又稱柴門。常用以喻指貧戶居室。《禮記·儒行》:“儒有一畝之宮,環堵之室,篳門圭窬,蓬戶甕牖。” 陸德明 釋文:“ 鄭 雲篳門,荊竹織門也。 杜預 雲柴門也。” 明 劉基 《<呂周臣詩
- 圭窦的解釋 .形狀如圭的牆洞。亦借指微賤之家的門戶。《左傳·襄公十年》:“篳門圭竇之人,而皆陵其上,其難為上矣!” 杜預 注:“圭竇,小戶,穿壁為戶,上鋭下方,狀如圭也。” 南朝 梁 蕭統 《七契》:“蓽門鳥
網絡擴展解釋
“筚門圭窦”(bì mén guī dòu)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成語,主要用于形容居住環境的簡陋或貧寒。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用竹編的門和形狀如圭的小門洞,形容住所極其破舊,常代指貧苦人家的居所。後也引申比喻學識淺薄或事物質量低劣。
二、字詞解析
- 筚門:用荊條、竹子等編成的簡陋門扉,是窮人的象征。
- 圭窦:“圭”為古代上尖下方的玉器,“窦”指小門洞,合指形狀如圭的牆洞或矮小窗戶,進一步強調居所的寒酸。
三、出處與典故
- 最早記載:出自《左傳·襄公十年》:“筚門圭窦之人,而皆陵其上,其難為上矣。”原指連貧民都敢欺壓君主,暗諷統治者失民心。
- 其他文獻:《魏書·李谧傳》等古籍中也有引用,強化其“貧寒居所”的意象。
四、使用場景
- 描述貧困:如“他出身筚門圭窦,卻通過努力改變了命運”。
- 自謙表達:文人常用以謙稱自己的居所或學識。
- 比喻引申:可形容事物粗劣或學問淺薄,如“這類筚門圭窦之作,難登大雅之堂”。
五、近義詞與辨析
- 近義詞:筚門圭窬(yú,同義)、蓬門荜戶、繩樞甕牖。
- 注意:部分文獻中“圭窦”也寫作“圭窬”,但讀音和含義略有差異,需結合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成語的典故演變或文學用例,可參考《左傳》《魏書》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筚門圭窦這個詞是形容一個人受到嚴格監管或限制,無法自由行動或表達自己的意見。該詞的拆分部首是“⺮”和“穴”,筆畫共計10畫。來源于《論語·陽貨》一篇,原文是“筚門窮巷,總角之室”,意思是指孔子的學問像藉草做門、用土堆成房那樣簡陋,卻能容納頂尖的學者。
該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篳門圭窦」。古代漢字寫法中,「筚」字是用竹子制成的草席,「門」字是指門戶,「圭」字是一種玉器的名字,「窦」字是指窗戶。例句:他一直生活在筚門圭窦之中,沒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華。
與筚門圭窦相關的組詞有:篳路藜藿、禁锢、束縛。近義詞有:封閉、限制、囚禁。反義詞有:自由、開放、解放。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