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嫩桑葉。《詩·豳風·七月》:“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鄭玄 箋:“柔桑,穉桑也。”《魏書·李安世傳》:“良疇委而不開,柔桑枯而不採。” 宋 王安石 《郊行》詩:“柔桑採盡緑陰稀,蘆箔蠶成密繭肥。”
(2).始發芽的桑樹。 唐 杜甫 《絕句漫興》之八:“舍西柔桑葉可拈,江畔細麥復纖纖。” 宋 辛棄疾 《鹧鸪天·鵝湖歸病起作》詞:“誰家寒食歸寧女,笑語柔桑陌上來。”
“柔桑”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綜合高權威性來源(如滬江線上詞典等)及文學典籍的引用:
嫩桑葉
指桑樹初生的柔軟葉片,常用于養蠶。
初發芽的桑樹
形容桑樹剛抽新芽的狀态,體現生機。
“柔桑”核心含義聚焦植物特性,文學與農業場景中常見。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參考《詩經》《魏書》等典籍。
《柔桑》是一個中文詞彙,具有多重含義。一種解釋是指用柔軟的絲線編織而成的桑蠶絲織品,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絲綢。另一種解釋是指柔軟而富有韌性的桑蠶的蠶繭。此外,它還可以表示細膩、溫柔、柔和、柔順等形容詞。總的來說,它代表了與柔軟、溫暖和美好相關的意義。
《柔桑》的拆分部首為木和丶,木表示與樹木相關的意義,丶則是表示主要構造部分的符號。筆畫數為8,較多但不複雜。
《柔桑》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其中,《柔》的最早記載可以追溯到《詩經》中的《小雅·陽伐》篇,而《桑》的最早記載則可以追溯到《周禮·地官司徒·京官》。
《柔桑》的繁體字表達為「柔桑」,與簡體字形式相同。
在古代漢字中,「柔」的寫法稍有差異。有一種古風寫法是「彡句」,它将「柔」字的形狀分割成了三個彡形狀的部分,中間再加上一個橫線表示柔軟的意義。而「桑」字的古代寫法雖然沒有明顯的變化,但有時會将桑葉的形狀寫得更加生動。
1. 她穿上了一件柔桑的絲綢衣服,顯得更加優雅迷人。
2. 這個小女孩的性格柔順溫和,就像一朵含苞欲放的柔桑花。
柔軟、柔媚、柔情、柔和、柔順、柔軟度、柔美。
柔軟、溫柔、柔和、柔善、柔美。
剛硬、堅韌、僵硬、剛強、剛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