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苛克 ”。
亦作“ 苛剋 ”。 1.要求過高,過于嚴厲;刻薄。《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且士誠不可纖論苛克,苛克則彼賢聖猶将不全,況其出入者邪?”《宋書·朱脩之王玄谟等傳論》:“ 玄謨 雖苛剋少恩,然觀其大節,亦足為美。”
(2).猶嚴峻。 唐 趙元一 《奉天錄》卷一:“初, 李日月 中矢而死, 朱泚 備禮,送於 長安 休祥私第。母氏苛尅而不哭,厲聲駡曰:‘奚奴,國家負汝何事,敢生悖逆?死猶晚矣!’”
“苛克”是一個漢語詞彙,常見于書面語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6、7的詳細引證。
苛克(hēkè)是一個中文詞彙,用來描述嚴酷、嚴厲的态度或行為。它可以用來形容人對别人的要求極高、嚴格,或者對自己要求苛刻、嚴厲。
苛克的拆分部首是苛(kē)和克(kè)。苛的筆畫數為8,克的筆畫數為7。
苛克這個詞的來源比較難以追溯,它可能是在古代漢語中形成的。雖然苛克并不是一個常用詞彙,但它仍然被用于描述對他人或自己的嚴格要求。
在繁體字中,苛克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代漢字寫法中,苛克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由于漢字寫法的演變,古代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
1. 他對自己的學習要求苛克,每天都要學習十個小時。
2. 這位老師對學生要求非常苛克,考試不容許一點錯誤。
1. 苛求:要求非常嚴格。
2. 苛責:嚴厲地責備或批評。
1. 嚴格:要求或處理得很嚴厲。
2. 嚴苛:要求非常嚴格,對人或事物的要求極高。
寬容:對他人的要求不苛刻,寬容對方的行為或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