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蹴然的意思、蹴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蹴然的解釋

亦作“蹵然”。驚慚不安貌。《莊子·德充符》:“ 子産 蹵然改容更貌曰:‘子無乃稱!’” 成玄英 疏:“蹵然,驚慚貌也。”《晏子春秋·谏上二》:“ 景公 飲酒酣,曰:‘今日願與諸大夫為樂飲,請為無禮。’ 晏子 蹴然改容曰:‘君之言過矣!’” 漢 賈誼 《新書·審微》:“ 宓子 蹴然曰:‘今年無麥,明年可樹。令不耕者得穫,是樂有寇也……令民有自取之心,其創必數年不息。’” 嚴複 《<古今文鈔>序》:“有訊於 復 者曰:‘……先生識之,三十年以往,吾國之古文辭殆無嗣音者矣。’ 復 蹴然應之曰:‘奚為其然也?客之為是憂也,其亦昧於存亡之理已。’”

亦作“蹵然”。恭敬貌。《禮記·哀公問》:“公曰:‘寡人憃愚冥煩,子志之心也。’ 孔子 蹴然辟席而對曰:‘仁人不過乎物,孝子不過乎物,是故仁人之事親也如事天,事天如事親,是故孝子成身。’” 鄭玄 注:“蹴然,敬貌。”《孟子·公孫丑上》:“或問乎 曾西 曰:‘吾子與 子路 孰賢?’ 曾西 蹵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趙岐 注:“蹵然,猶蹵踖也。先子, 曾子 也, 子路 在四友,故 曾子 畏敬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蹴然”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略有差異,綜合多部文獻可作以下解釋:

一、基本含義

“蹴然”讀作cù rán,本義指因驚訝、慚愧而表現出的不安神态。例如《莊子·德充符》中,子産被批評後“蹵然改容更貌”(臉色驟變),成玄英注釋為“驚慚貌也”。

二、文獻用例

  1. 表驚慚不安

    • 《晏子春秋》記載,晏子聽聞齊景公欲“為無禮”時“蹴然改容”,表現出對君主失禮的震驚。
    • 漢賈誼《新書·審微》中,宓子因擔憂百姓不勞而獲,以“蹴然”表達憂慮。
  2. 表恭敬莊重

    • 《禮記·哀公問》描述孔子回答魯哀公時“蹴然辟席而對”,鄭玄注為“敬貌”,強調禮儀中的肅穆态度。
    • 《孟子·公孫丑上》中,曾西提到子路時“蹵然”以表敬畏,趙岐注解為“蹵踖”(恭敬而不安)。

三、字形與引申

“蹴”字從“足”,本義為踩踏(如“蹴鞠”),引申為心理狀态的急促變化;“然”為形容詞詞尾。二字組合後,既可用于形容外在動作(如避席、改容),也可描述内在情緒波動。

四、注意語境差異

需結合上下文區分具體含義:

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注疏,以更精準把握詞義演變。

網絡擴展解釋二

蹴然這個詞是指突然間跳起來或者彈起來的意思。它的拆分部首是足和然,共有13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文言文中也有出現。在繁體字中,蹴然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些差異,但大緻與現代寫法相同。舉個例子,我們可以用蹴然來表達彈起來的動作,比如說:“青蛙蹴然一躍,跳入了池塘。” 接下來是組詞,我們可以用蹴然來組成其他詞語,比如蹴躂、蹴鞠等等。蹴然的近義詞可以是猛然、蓦然等等,而反義詞則可以是漸漸、緩緩等等。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