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閣皁的意思、閣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閣皁的解釋

即 閤皁 。 宋 蘇轍 《青詞·閣皁》:“是時舟過 臨江 ,近瞻 閣皁 ,遙望 玉笥 ,誠心惕然,徼福聖境,願得生還中原。”參見“ 閤皁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閣皁(亦作“閣皂”)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專有名詞,主要指中國道教名山“閣皂山”。該山位于江西省樟樹市東南,屬武夷山支脈,因“形如雲閣,色如皂莢”得名。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1. 地理與自然特征

    閣皂山以山勢險峻、植被繁茂著稱,主峰淩雲峰海拔802.7米,山間多丹霞地貌奇觀。宋代詩人劉辰翁曾以“千峰抱青萼,五石彙碧流”描述其景觀。山中盛産樟樹、松柏及百餘種中藥材,唐代《豫章記》載其“草木靈秀,多生芝術”。

  2. 道教文化象征

    閣皂山為道教靈寶派祖庭,與龍虎山、茅山并稱“江南三大道教名山”。東漢末年,葛玄(道教尊稱“葛仙公”)在此築壇立竈、煉丹傳道,開創靈寶派。據《閣皂山志》記載,鼎盛時期山中有宮觀五十餘座,現仍存鳴水橋、崇真宮等遺迹。

  3. 曆史文獻記載

    該地名最早見于《後漢書·郡國志》,唐代司馬承祯《天地宮府圖》将其列為“第三十六福地”。宋代楊萬裡《舟過閣皂山》詩雲:“一峰突兀戴蒼穹,草木皆成羽士容”,印證其道教聖地的曆史地位。

來源參考:江西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閣皂山志》、道教文化研究會《中國道教名山考略》。

網絡擴展解釋

“閣皁”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gé zào,其含義與“閤皁”相同,指代道教名山閤皂山(又稱合皂山),位于今江西省樟樹市境内。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文獻出處

北宋文學家蘇轍在《青詞·閣皁》中寫道:“是時舟過臨江,近瞻閣皁,遙望玉笥,誠心惕然,徼福聖境,願得生還中原。”
此處“閣皁”即指閤皂山,作者途經此地時心懷敬畏,祈求福佑。


三、文化背景

閤皂山是道教重要聖地,以“藥都”和“道都”聞名,唐代起成為靈寶派祖庭。其名“閤皂”可能源于山形如閤(門)且植被茂密如皂(黑色),或與古代煉丹、采藥活動相關。


四、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閤皂山的曆史文化,可參考、2中的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卬望骯髒氣百拜枹鼓悲愁産床長攙承佃村沙大妃擋跖妒母草訛未方空縠蓋巾根連株拔狗苟光麗廣嗣官撰行軍竈憾恚魂喪神奪火媒胡苑賤客健陀羅介僻擠眉溜眼盡儩絶育巨夫看笑話吭臆快樂狂飈狂逞窟籠瀾文遼越靈犀啰裡絡繹不絕妙達内奸盼眄窮海碶閘鵲音任責善才深粹牲饋盛飾谥碑私鹽包銅絲小庭小妖西裡西亞織工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