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夏 代獄名。又名 均台 。在今 河南省 禹縣 南。《史記·夏本紀》:“ 桀 不務德而武傷百姓,百姓弗堪。乃召 湯 而囚之 夏臺 。” 司馬貞 索隱:“獄名, 夏 曰 均臺 。 皇甫謐 雲‘地在 陽翟 ’是也。”《淮南子·本經訓》:“ 湯 乃以革車三百乘,伐 桀 於 南巢 ,放之 夏臺 。”
(2).代指牢獄。 唐 楊炯 《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無階封禪,空嘆息於 周南 ;絶望 夏臺 ,竟栖遲於 漢 北。” 鄧拓 《贈邊區參議會諸老步皓青老人原韻》之三:“快當鐵騎 夏臺 日,喜得 趙 符 恒嶽 阿。”
“夏台”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結合曆史與地理背景綜合理解:
1. 夏代監獄名稱
夏台是夏朝時期的監獄,又名均台,位于今河南省禹州市南。據《史記·夏本紀》記載,夏桀曾将商湯囚禁于此,後因政治局勢變化将其釋放,桀因此悔恨未殺湯于夏台。這一事件成為夏朝滅亡的重要曆史節點。
文獻依據:
2. 引申為牢獄的代稱
後世文學作品中常以“夏台”泛指監獄,如唐代楊炯的碑文和現代鄧拓的詩句均用此意。
1. 新疆伊犁的古隘道
清代稱“沙圖阿滿台”,位于昭蘇縣西南,是絲綢之路上連接伊犁與阿克蘇的險峻通道,因清代有70戶人家在此鑿冰梯通行而得名“夏台”(意為“階梯”)。
相關景點:包括夏台峽谷、木紮爾特達坂、溫泉及烏孫古墓群等。
夏台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炎熱的夏天。它是由“夏”和“台”兩個字組合而成的。
夏台的拆分部首是“夕”和“⼜”。它的筆畫數為14畫。
夏台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堯舜時代”。根據傳說,堯帝選擇陽台上望天,夏天望北極星推算時間,所以将這個陽台稱為“夏台”,并将居住在夏天的時間稱作“夏季”。
夏台的繁體字是「夏臺」。
在古代,夏台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它的寫法為「夏臺」。這個寫法在現代已經逐漸被簡化為「夏台」。
1. 那天太熱了,站在夏台上涼快了一會兒。
2. 暑假到了,每天下午我都會來這個夏台上躺一會兒。
夏季、夏天、夏日、夏至
夏日曬台、夏季亭台
冬季、寒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