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王不留行的意思、王不留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王不留行的解釋

植物名。石竹科,一年生草本。葉對生,初夏開淡紅小花。中醫以其種子入藥。《神農本草經》卷一:“王不留行,味苦平。主金創,止血逐痛,出刺,除風痹内寒。久服輕身耐老,增壽。生山谷。”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五·王不留行》:“此物(王不留行)性走而不住,雖有王命,不能留其行,故名。”吝啬者常借以示拒客之意。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儉啬》:“ 衛江州 在 尋陽 ,有知舊人投之,都不料理,唯餉王不留行一斤。此人得餉,便命駕。 李弘範 聞之曰:‘家舅刻薄,乃復驅使草木。’” 明 袁宏道 《送醫者黃生谒東諸侯》詩:“橘老柑黃不奈何,飄然艇子出煙波。而今海上單方幾,王不留行一味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王不留行的解釋可從植物學、中藥學及成語文化三個維度展開:

一、植物學特征
王不留行是石竹科麥藍菜的幹燥成熟種子,一年生草本植物,高30-70厘米。其莖直立,葉對生,初夏開淡紅色小花,種子呈黑色球形。主要分布于中國除華南外的各地區,常見于麥田或丘陵地帶。

二、中藥學價值

  1. 性味歸經:味苦性平,歸肝、胃經。
  2. 核心功效:
    • 活血通經:主治閉經、痛經;
    • 下乳消腫:被譽為“通乳聖藥”,常用于産後乳汁不通、乳腺炎;
    • 利尿通淋:緩解淋證澀痛。
  3. 名稱由來: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解釋,其藥性“走而不駐”,即使帝王之命也無法阻攔,故得名。

三、成語文化含義
在漢語成語中,“王不留行”比喻權勢極大、行為不受約束之人,源自曆史典故。但需注意,此用法與植物/藥材的關聯性較弱,更多是語言文化的引申。

附:民間應用
常與穿山甲配伍增強通乳效果,民諺雲:“王不留,穿山甲,大閨女喝了都下媽(奶水)”。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藥方或植物形态細節,可參考《本草綱目》或現代中醫藥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王不留行》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王不留行》是指國君不拘禮法,任意窮兵黩武,铤而走險的行為。這個詞主要用來形容統治者無視規則,肆意妄為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王不留行》的拆分部首是王和行,其中王為部首,行為偏旁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4個。

來源

《王不留行》這個詞出自《蕭統考異》一書,是南朝梁代魏元忠所著。它是根據南北朝時期的曆史事件來命名的。

繁體

《王不留行》的繁體字為「王不留行」,和簡體字形式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作《王不留行》時,可能會采用不同的字體和書寫風格,但基本的字形保持一緻。隨着漢字的演變,現代書寫方式也有所改變。

例句

他展示了一個明君的風範,與《王不留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組詞

王者、王朝、留行、行之、不行、無行、走行等。

近義詞

任意妄為、放肆、肆意妄為、無法無天。

反義詞

守禮遵規、循規蹈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