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關鏁 ”。1.門鎖。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十:“ 元豐 間, 劉舜卿 知 雄州 ,虜寇夜竊其關鎖去。”
(2).借指可以關閉,上鎖的設施(如圍牆、門扇等)。《水浒傳》第八回:“俺兩個正要睡一睡,這裡又無關鎖,隻怕你走了,我們放心不下,以此睡不穩。” 清 鄭燮 《道情》之三:“山門破落無關鎖,斜日蒼黃有亂松。”
(3).關門上鎖。《敦煌變文集·目連緣起》:“重門關鏁難開得,振錫之聲總自通。”《紅樓夢》第五九回:“園中前後東西角門亦皆關鎖。”
(4).指詩文篇章的關鍵處。 明 郎瑛 《七修續稿·詩文·碧沚詩》:“此詩流麗暢逸,而第七句關鎖處,即景生情,警拔深契 雲卿 家法。” 林纾 《<百大家評選韓文菁華錄>序》:“ 漢 人如 揚 、 馬 、 班 、 劉 ,以鴻麗之作,俗眼為所震眩,漠不省其轉軸關鏁之所在。”
“關鎖”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使用場景和語境有所不同,以下是詳細解釋: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現代漢語及專業領域用法。如需更詳細例句或曆史出處,可參考《石林燕語》《敦煌變文集》等文獻。
關鎖是一個名詞,指的是一種用來鎖住門窗或其他東西的裝置。關鎖的作用是保護財物的安全,防止被盜或未經授權的人進入。
關鎖的拆分部首是“關”和“钅”。其中,“關”的部首是“關”字的部首,表示關系、連接的意思;“钅”是表示金屬的意思。關的拼音是“guān”,钅表示金屬的部首。關的筆畫數為4;“鎖”的部首是“钅”,表示金屬的意思。鎖的拼音是“suǒ”。鎖的筆畫數為14。
關鎖一詞的來源相傳與古時人們用來關押罪犯或保護財物的鎖具有關系。關字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是由門和二個凡字組成。在繁體字中,關鎖的寫法與簡體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關鎖在古代常常寫作“關鎖”,其中的“關”和“鎖”與現代相同,隻是書寫形式略有差異。
1. 窗戶上的關鎖非常堅固,很難被撬開。
2. 這把關鎖是由精細的鐵藝制作而成的。
關防、關鍵、關卡、鎖鍊、鎖頭、鎖眼。
近義詞:插銷、把手、密碼鎖。
反義詞:開鎖、解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