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疾的意思、寬疾的詳細解釋
寬疾的解釋
寬待殘疾人。《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保息六,養萬民:一曰慈幼,二曰養老,三曰振窮,四曰恤貧,五曰寬疾,六曰安富。”
詞語分解
- 寬的解釋 寬 (寬) ā 橫的距離大,範圍廣,與“窄”相對:寬廣。寬闊。寬綽。寬敞。寬度。寬曠。寬窄。 使松緩:寬心。寬衣。寬解。寬慰。 不嚴厲,不苛求:寬待。寬宏。寬厚。寬松。寬容。寬恕。寬仁。寬赦。 富裕:
- 疾的解釋 疾 í 病,身體不舒適:疾病。目疾。殘疾。諱疾忌醫。 一般的痛苦:疾苦。 疼痛:疾首蹙額。 恨:疾惡如仇。 古同“嫉”,妒忌。 弊病,缺點:“寡人有疾”。 快,迅速:疾步。疾走。疾進。疾馳。疾足先得。
專業解析
"寬疾"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詞彙,具有特定的曆史和社會含義,主要體現的是古代社會對弱勢群體的關懷政策。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核心釋義
指古代官府對殘疾人、患病者等免除徭役或給予寬待的政策與措施。它體現了古代社會(尤其是儒家思想影響下)的仁政理念和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體恤。
二、字義解析
- 寬:在此意為寬免、寬待、減輕負擔。指免除其本應承擔的力役、賦稅等義務,或給予生活上的照顧。
- 疾:在此指疾病、殘疾。泛指身體有缺陷、患病或年老體弱以緻喪失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人。
三、典籍出處與曆史實踐
"寬疾"作為一項明确的政策或理念,最早且最著名的記載見于儒家經典《周禮》:
- 《周禮·地官·大司徒》:在論述大司徒的職責“以保息六養萬民”時,明确提出了六項安民養民的政策:“一曰慈幼,二曰養老,三曰振窮,四曰恤貧,五曰寬疾,六曰安富。” 這裡的“寬疾”即指對殘疾、患病者的寬待和撫恤。來源:中華書局《周禮注疏》(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本)。
- 《管子·入國》:雖然未直接使用“寬疾”一詞,但其中記載的“九惠之教”包含了“養疾”(收養聾、盲、喑啞、跛躄、偏枯等殘疾者,給予衣食并醫治)的内容,其精神實質與“寬疾”完全一緻,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對殘疾人的具體救助措施。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管子校注》。
四、具體内涵
"寬疾"政策在古代可能包含以下具體内容:
- 免除徭役:免除殘疾人、重病患者的力役(如築城、修路、運輸等)和兵役,使其免受身體無法承受的勞役之苦。
- 減免賦稅:根據其殘疾程度或病情,適當減免其家庭應繳納的賦稅(如田賦、人頭稅等),減輕其經濟負擔。
- 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在特定時期或特定制度下(如《管子》所載),官府可能設立專門場所收容、供養無依無靠的嚴重殘疾者,并提供醫療救助。
- 社會救濟:将其納入官方的赈濟、撫恤範圍,在災荒或困難時期給予一定的糧食、衣物等救濟。
五、現代意義
"寬疾"一詞雖然帶有鮮明的古代制度色彩,但其蘊含的關愛弱勢群體、扶助病殘、體現社會公平與人道關懷的精神内核,對現代社會福利保障體系的建設仍有積極的啟示意義。它反映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的仁愛互助傳統。
“寬疾”是古代中國一項重要的社會福利政策理念,核心在于官府對殘疾人、患病者等喪失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者免除徭役賦稅或給予生活救助,體現了儒家仁政思想和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體恤與關懷,其具體實踐在《周禮》、《管子》等典籍中有明确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
“寬疾”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1.詞語結構及讀音
- 拼音:kuān jí
- 字義拆分:
- 寬:本義為橫距大、範圍廣,引申為寬容、松緩之意。
- 疾:原指疾病,此處代指殘疾人或患病者。
2.出處與曆史背景
- 最早見于《周禮·地官·大司徒》,其中提到“保息六政”政策,第五項即為“寬疾”。原文為:
“以保息六,養萬民:一曰慈幼,二曰養老,三曰振窮,四曰恤貧,五曰寬疾,六曰安富。”
這體現了古代中國對弱勢群體的社會保障制度。
3.本義與具體解釋
- 核心含義:寬待殘疾人,給予政策或生活上的優待。
- 實踐形式:可能包括減免賦稅、提供生活保障等,但具體措施因史料有限未詳細記載。
4.現代意義
雖然“寬疾”是古漢語詞彙,但其理念與當代殘疾人福利政策有相通之處,強調社會對特殊群體的關懷與包容。
參考資料說明
以上内容綜合了《周禮》原文釋義及多個詞典解析,更多細節可查閱《周禮》相關注釋或古代制度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暗曶鎊刨辨驗冰淇淋逼晩參市從輕發落倒屣相迎掂量地步鍛坊斷行放焰口法統豐筋多力福履更改枸木規容珩磨鴻都黃易皇侄緩貧活人虎柝兼包并容澆料疥壁進宦今宵機詐伶官厖蒙摩托車運動蛑賊鳥意破費洽客牆隈淺深情鐘親重如渴如饑喪氣鬼掃軌侍膳孀閨熟料順俟私牙子統押望沮王義魏科诿延穩身無紀律迕指相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