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科。指狀元。 清 李漁 《凰求鳳·翻卷》:“雖涉風流,無傷名教,請從次甲,拔置魏科。”
“魏科”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種不同的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來源與典故
該詞最早出自《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原文為“魏其武安侯,少時為郎,為人謹慎,故人謂之魏科”。這裡的“魏科”特指魏其武安侯(漢代人物)的謹慎性格,後引申為形容言辭謙虛、不輕易表态的處世态度。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為人低調、言行審慎的品質,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古文引用中。
詞義演變
在清代文獻中,“魏科”被賦予新義,指科舉考試中的“高科”,即狀元或頂尖名次。例如清代李漁在《凰求鳳·翻卷》中寫道:“拔置魏科”,即指選拔為狀元。
背景分析
這一含義可能源于“魏”字在古漢語中有“高大、顯赫”的引申義(如“魏阙”指宮門),而“科”指科舉科目,組合後比喻科舉中的卓越成就。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史記》原文或清代科舉相關文獻。
魏科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包含了“魏”和“科”兩個字。接下來将對它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語進行介紹。
“魏科”一詞來源于中國漢字,其中,“魏”是一個姓氏,在中國曆史上有一支叫做“魏”的古代族群。“科”指的是學科或學術領域。
“魏”字的拆分部首是“鬼”,它有21個筆畫;“科”字的拆分部首是“禾”,它有9個筆畫。
魏科這個詞并沒有一個特定的來源,而是将姓氏“魏”和“科”這個通用的學術領域兩個字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在繁體字中,“魏”字和“科”字的形狀沒有變化,仍為“魏”和“科”。
古代漢字寫法有一些變化,但是“魏”和“科”這兩個字的形狀變化不大,與現代字形基本相同。
1. 這個學術界的大會是由魏科主辦的。
2. 魏科的研究成果對我們的行業有很大的影響。
與“魏科”相關的組詞有:魏氏科技、魏氏科學研究、科學研究魏科、魏科學術等。
與“魏科”相近義的詞語有:魏學、魏氏學術、魏氏研究。
與“魏科”相反義的詞語沒有特定的對立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