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身做官。 晉 葛洪 《抱樸子·辨問》:“恐人皆知不死之可得,皆必悉委供養、廢進宦而登危浮。”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曹松》:“ 松 野性方直,罕嘗俗事,故拙於進宦。” 金 段克己 《因事感懷》詩之四:“連蹇拙進宦,艱難昧理生。”
進宦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晉升官職或進入仕途。以下從權威詞典及文獻角度分項解析:
“進” 指晉升、向上提升(如《說文解字》:“進,登也”);
“宦” 指官職、仕途(如《玉篇》:“宦,仕也”)。
二字組合後,“進宦” 特指獲得官職晉升或步入官場,強調地位提升的過程。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第10卷第287頁。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如:
“進宦朝廷,位至九卿。”(《後漢書·郭陳列傳》)
此例中“進宦”明确指向進入朝廷任職并升遷至高官,體現其動态晉升的語義。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第789頁。
與單純表“做官”的“入仕”不同,“進宦”更側重官職的晉升軌迹,隱含從低階向高階發展的過程。例如:
“少好學,以進宦顯名。”(《魏書·崔光傳》)
此處強調通過仕途晉升而揚名,而非僅指初始任職。
來源:《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3062頁。
現代漢語中“進宦”已極少使用,屬曆史詞彙,多見于研究古代職官制度或文言文本的語境中,需結合具體文獻理解其層級變遷内涵。
“進宦”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ìn huàn,其核心含義指進入官場、開始擔任官職。以下是詳細解析:
由“進”(進入)和“宦”(官場)組合而成,字面意為“進入官場”,常用來描述一個人開始擔任官職或參與政治事務的過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抱樸子》《唐才子傳》等文獻。
寶幡悲觀失望便附比期不數數不與才貫二酉成童城湍陳序尺表蚩尤祠叢豔黕點斷鶴繼凫放謌梵鐘撫悅蓋飯贛婁鈎觡規表鬼形怪狀谷粜紅雲槐鼎槐色荒歲價碼教導員街談巷議禁廬拒格铠曹铠胄口體六弊理直夢行症蜜語甜言默爾品庶鋪行三翼繕裔市容雙蛇說項司馬昭之心天冠通亮我妮沃然物件五蜀屋下蓋屋小把戲效颦學步小腿歇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