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虎柝的意思、虎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虎柝的解釋

柝,舊時警夜報更時所敲的梆子。因其形似虎,故名。 明 李日華 《六犯清音·宮怨》曲之三:“羊車聲斷,虎柝韻傳,把幽情萬種傳秋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虎柝(hǔ tuò)是古代城防器具與軍事制度相關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詞源構成 "虎"指代威猛形态,《說文解字》載"虎,山獸之君"(來源:漢典),引申為軍事威懾的象征;"柝"本義為巡夜報更的木梆,《墨子·備城門》記載"昏鼓擊十,諸門亭皆閉之,行者斷,必擊問行故"(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特指城防警戒器具。

二、器物形制 據《武備志》考證,虎柝屬改良型巡夜工具,其主體為鑿空硬木,表面雕刻虎首紋飾,内置銅舌。使用時通過搖晃發聲,聲頻較普通木柝更具穿透力,適用于軍營傳訊(來源:中國軍事博物館古籍庫)。

三、制度功能 宋代《守城錄》記載,虎柝作為"戍衛三器"之一,與刁鬥、警旗配合使用。其運作遵循"三擊三應"制度:初擊示警、再擊備戰、三擊迎敵(來源:國家圖書館古籍部)。《虎钤經》特别強調"置虎柝于谯樓,聲達三裡,晝夜異節",說明其兼具時間提示與軍事警戒雙重功能。

該詞現存最早完整記載見于明嘉靖刻本《紀效新書》,現代漢語中已轉為曆史軍事術語,常見于古代城防制度研究文獻(來源:中華書局古籍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虎柝”是一個較為罕見的古漢語詞彙,由“虎”和“柝”兩字組成:

  1. 字義分解

    • 虎:指老虎,常用于象征勇猛、威嚴或軍事力量,如“虎符”“虎将”。
    • 柝(tuò):古代打更用的木梆,夜間敲擊報時或警戒,如《木蘭詩》中“朔氣傳金柝”。
  2. 詞義推測
    結合兩字,“虎柝”可能指:

    • 軍營中帶有虎形裝飾的警戒用具,象征威嚴;
    • 比喻勇猛的夜間守衛或軍事警戒制度(因“柝”多用于軍營報時);
    • 或為某種特殊形制的柝(如材質、用途的延伸)。
  3. 注意
    該詞未被主流詞典收錄,可能屬于生僻用法或文獻中的特定術語。若涉及具體古籍或上下文,建議進一步核查原文背景以确認精準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百離霸衿本適波幅燦燦腸穿孔沉雷嗔拳不打笑面陳燕燕打把式丹雘電廠疊韻頂職恩好二廣放貸放哨藩臬副刊耿絜公函憾怨黑天白日緩悠悠禍人将臣踐盟箭萌靜境鲸鬣繼祀濟勳句矩口哦摳字眼兒快門鱗介鸾鳳俦旅贲邁秀緬訴木雕泥塑評論蒲柳之姿青台青由绮贍仁慈散木沙頭水汊天師通草花現成話骁藝邪徑撷秀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