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愚昧。厖,通“ 蒙 ”。 唐 柳宗元 《天對》:“惟 鮌 譊譊,隣聖而孽。恆師厖蒙,乃尚其圯。”參見“ 厖昧 ”。
“厖蒙”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内容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厖蒙”意為愚昧,其中“厖”通假為“蒙”,兩字組合強化了蒙昧、混沌的狀态。
讀音與通假關系
文獻出處
該詞見于唐代柳宗元的《天對》:“恒師厖蒙,乃尚其圯。”此句通過“厖蒙”形容人愚鈍混沌,與上下文對鲧(大禹之父)治水失敗的批判相呼應。
應用與生僻性
“厖蒙”屬古文用詞,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常見于研究古典文獻或詩詞解析時。需注意其與“厖昧”(混沌未分狀态)的關聯性。
該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建議優先參考權威古籍注釋或工具書(如《漢語大詞典》)進一步考證。
“厖蒙”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是“廠”和“艹”,總共有17個筆畫。這個詞的發音為“méng”。
該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中原古人稱之為“點苗”,指的是山峰的形狀。而後來逐漸演變與融合,成為一個獨立的漢字詞語。
這個字在繁體中的寫法為「厖蒙」。繁體字是指使用較為繁瑣的筆劃結構,與簡體字形成鮮明對比,主要在香港、台灣以及一些海外華人社區使用。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漢字存在一定的差異。而“厖蒙”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為「艹廠月」。艹代表着“草木”,廠則代表着山峰的形狀,月則表示“蓋住”。這個寫法比現代的“厖蒙”稍有不同,但含義相同。
例句:
1. 這座山峰厖蒙霧霭,如仙境一般美麗。
2. 雄偉的宮殿厖蒙在巍峨的山脈之中。
組詞:厖嶽、厖大、蒙古、蒙蔽。
近義詞:山峰、山嶽、高峰。
反義詞:低谷、平原、下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