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況乃的意思、況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況乃的解釋

亦作“況乃”。亦作“況廼”。 1.恍若,好像。 南朝 宋 謝靈運 《遊赤石進帆海》詩:“周覽倦瀛壖,況乃陵窮髮。” 唐 杜甫 《江邊星月》詩之一:“餘光隱更漏,況乃露華凝。” 唐 元稹 《和樂天秋題曲江》:“況乃江楓夕,和君《秋興》詩。”

(2).何況;況且;而且。《後漢書·王符傳》:“以罪犯人,必加誅罰,況乃犯天,得無咎乎?”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臨海峤初發彊中作與從弟惠連見羊何共和之》:“茲情已分慮,況廼協悲端。” 宋 王安石 《酬沖卿月晦夜有感》詩:“夜雲不見天,況乃星與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況乃”是漢語中具有遞進關系的文言連詞,主要用于表達前後文意的推進或轉折,常見于古代詩文及書面語。其核心含義可分解為:

  1. 基本釋義

    表示“何況”“況且”,常用于後句開頭,強調後一情況比前一情況更甚。例如《後漢書·王符傳》載:“以罪犯人,必加誅罰,況乃犯天,得無咎乎?”此處通過“況乃”引出更嚴重的“犯天”行為,強化論證邏輯。

  2. 語義結構

    “況”本義為比較、比拟,“乃”表強調語氣,組合後形成遞進關聯。如杜甫《江邊星月》詩:“映物連珠斷,緣空一鏡升。馀光隱更漏,況乃露華凝。”末句以“況乃”将星月之光與夜露的寒意關聯,遞進表達孤寂情緒。

  3. 語用功能

    兼具邏輯銜接與情感強化作用。柳宗元《鑽鉧潭西小丘記》中“噫!以茲丘之勝,緻之沣、鎬、鄠、杜,則貴遊之士争買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棄是州也,農夫漁父過而陋之,賈四百,連歲不能售。而我與深源、克己獨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書于石,所以賀茲丘之遭也。況乃山水之來茲,非夫人之智力所能緻也。”末句用“況乃”将小丘際遇與山水天然屬性對比,深化哲理思考。

網絡擴展解釋

“況乃”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何況、況且(主要用法)
    用于遞進語境,強調後文所述情況比前文更甚,常見于否定句或反問句,加強語氣。例如:“基礎尚不牢固,況乃進階内容?”

  2. 恍若、好像(古文用法)
    表比喻或類比,多用于詩歌或古典文獻,現代較少使用。例如古詩中“周覽倦瀛壖,況乃陵窮髮”(南朝謝靈運)。


二、用法解析

  1. 遞進強調(“何況”)

    • 通過對比前文,突出後者的不可能性或重要性。如曹丕《與吳質書》:“三年不見,東山猶歎其遠,況乃過之!”
    • 現代可類比為“更何況”,用于邏輯推論或情感遞進。
  2. 比喻類比(“恍若”)

    • 多見于詩詞,營造意境。如杜甫“餘光隱更漏,況乃露華凝”,以“況乃”銜接自然景象與情感表達。

三、使用建議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漢典()或相關詩詞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不可分割蔔錢産後熱掣獲春府初肇辭窮定親咄咄紡錠翻山越嶺飛道朏魄肥肉覆翻赙襚負崄根號弓局官邪顧諟古異河唇懽忭鼓舞灰燼僭物腳纏精讀精奇古怪既生魄溘先朝露空浮朗彈冷句兩岐年涼煙留連缪蔔内儀門陪不是青羅帔燒割設館士死知己石犀守室水晶頂損壞它法歎惋天畔天網外江話完就誤場鎢絲小命骁騎營洩洪邪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