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况乃的意思、况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况乃的解释

亦作“况乃”。亦作“况廼”。 1.恍若,好像。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赤石进帆海》诗:“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髮。” 唐 杜甫 《江边星月》诗之一:“餘光隐更漏,况乃露华凝。” 唐 元稹 《和乐天秋题曲江》:“况乃江枫夕,和君《秋兴》诗。”

(2).何况;况且;而且。《后汉书·王符传》:“以罪犯人,必加诛罚,况乃犯天,得无咎乎?”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临海峤初发彊中作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兹情已分虑,况廼协悲端。” 宋 王安石 《酬冲卿月晦夜有感》诗:“夜云不见天,况乃星与月。”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况乃”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有双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何况、况且(主要用法)
    用于递进语境,强调后文所述情况比前文更甚,常见于否定句或反问句,加强语气。例如:“基础尚不牢固,况乃进阶内容?”

  2. 恍若、好像(古文用法)
    表比喻或类比,多用于诗歌或古典文献,现代较少使用。例如古诗中“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髮”(南朝谢灵运)。


二、用法解析

  1. 递进强调(“何况”)

    • 通过对比前文,突出后者的不可能性或重要性。如曹丕《与吴质书》:“三年不见,东山犹叹其远,况乃过之!”
    • 现代可类比为“更何况”,用于逻辑推论或情感递进。
  2. 比喻类比(“恍若”)

    • 多见于诗词,营造意境。如杜甫“餘光隐更漏,况乃露华凝”,以“况乃”衔接自然景象与情感表达。

三、使用建议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处,可参考汉典()或相关诗词解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况乃的定义及来源

况乃(kuàng nǎi)是一个汉语词汇,可用作副词或连词。作为副词时,表示更加强调已经提到的情况。作为连词时,连接两个或更多的并列的情况,表示进一步的陈述或解释。

况乃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况乃的拆分部首是冫(二点冰)和丶(点),共有8个笔画。

况乃的古时候汉字写法和繁体

在古时候,况乃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况的古字形为广(左右结构)加上人(人的形状),乃的古字形为一人立于地面,上方有划斜线的形状。在繁体字中,况的写法为廣,乃的写法为乃。

况乃的例句

1. 这里的风景美不胜收,况乃是秋天的金色。

2. 他在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况乃破了不少纪录。

况乃的组词

况下、情况、况且、况且如此。

况乃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况且、何况、何況。

反义词:虽然、即使。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