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既生霸 ”。古代以月的圓、缺、晦、明記日期的一種名稱。魄、霸,指月未盛明時所發的光。月既生而未大明稱之為“既生魄”,指從上弦至望的一段時間。《逸周書·大戒》:“維正月既生魄,王訪於 周公 。” 王國維 《觀堂集林·生霸死霸考》:“餘覽古器物銘而得古之所以名日者凡四:曰初吉,曰既生霸,曰既望,曰既死霸……既生霸,謂自八6*九日以降至十四五日也。”按,舊說月黑處為魄,望後明死魄生。《書·武成》:“既生魄,庶邦冢君,暨百工,受命於 周 。” 孔 傳:“魄生明死,十五日之後。” 孔穎達 疏:“月以望虧,望是月半。望在十六日為多,通率在十六日者,四分居三,其一在十五日耳。此言既生魄,故言魄生明死,十五日之後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既生魄漢語 快速查詢。
“既生魄”是古代通過月相變化記錄日期的一種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不同學者的考據,可參考《逸周書》《尚書》及王國維相關研究。
既生魄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事物的氣勢或威嚴。
拆分部首和筆畫:既(日部首,共5畫)+ 生(生部首,共5畫)+ 魄(鬼骨部首,共13畫),總共23畫。
來源:《莊子·逍遙遊》中有一句“且夫曰‘既生魄’”,意為“既然已經生下了血肉之軀”,後來逐漸演變為一個詞語,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耀眼或威武之處。
繁體:既生魄的繁體為「旣生魄」。
古時候漢字寫法:根據《康熙字典》,「既生魄」的古時候寫法是「旣」と「魄」,和現代漢字寫法相似,隻是字形略有差異。
例句:
1. 他那誇張的舉動,簡直是既生魄又令人難以忽視。
2. 這座建築的宏偉氣勢給人一種既生魄又令人欽佩的感覺。
組詞:既然、生機勃勃、魂魄、魂歸故裡。
近義詞:威武、威嚴、莊重。
反義詞:低調、平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