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初始。 漢 司馬相如 《封禅文》:“伊上古之初肇,自顥穹生民。”
“初肇”是由“初”與“肇”組成的複合詞,兩者均含有“起始”的核心語義。《漢語大詞典》中“初”指“事物的開端”,如《說文解字》釋為“裁衣之始也”,引申為時間或行為的起點;“肇”則見于《爾雅·釋诂》訓作“始也”,《尚書·舜典》用“肇十有二州”表示疆域劃分的初始階段。二字連用形成語義疊加,強調事物發端的最初狀态,例如元代文獻《文獻通考》載“禮樂初肇”描述制度草創時期。
該詞多用于典籍或學術論述中,具有書面語特征。清代樸學家王引之在《經義述聞》中辨析“肇、初皆始也”,印證了二字同義複合的語言現象。現代漢語中雖不常見,但在曆史文獻研究、古代漢語分析等場景仍具應用價值。
(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年版;《爾雅注疏》中華書局1980年影印本;《經義述聞》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點校本)
“初肇”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析如下:
“初肇”意為初始、開端,由“初”(開始)和“肇”(發生、起始)組合而成,強調事物最初的起源狀态。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司馬相如的《封禅文》:“伊上古之初肇,自颢穹生民。”,描述上古時期人類社會的初始階段。
多用于文言或學術語境,描述曆史、文化等宏大主題的起始階段,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例如:“文明之初肇,往往伴隨神話傳說。”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封禅文》原文或漢典等權威辭書。
鳌阙拜車塵白丁俗客保捷草鞋常生子穿決出産麤陋達命箪豆蕩幡東堂策貳師城煩燥飛精佛爺高卓館殿光前絶後過隙寒賤後比渙滅慧麗僭寵講核金烏靈思婁婁輪蹏霾晦眉揚目展難屬榒木盤足盆頭披書裒取鋪手前車可鑒勤渠囚殺瑞曆僧伽胝僧盟十二指陽濕撾撾順親私圖騰節踢腳絆手通牒僮指偷餒遺賂憲斷仙人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