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初始。 漢 司馬相如 《封禅文》:“伊上古之初肇,自顥穹生民。”
“初肇”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析如下:
“初肇”意為初始、開端,由“初”(開始)和“肇”(發生、起始)組合而成,強調事物最初的起源狀态。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司馬相如的《封禅文》:“伊上古之初肇,自颢穹生民。”,描述上古時期人類社會的初始階段。
多用于文言或學術語境,描述曆史、文化等宏大主題的起始階段,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例如:“文明之初肇,往往伴隨神話傳說。”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封禅文》原文或漢典等權威辭書。
初肇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最初發生或創造。
拆分部首和筆畫初肇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是“初”和“肇”,其中“初”是一個意思是“開始”的部首,“肇”是一個意思是“引發、發生”的部首。筆畫方面,“初”有4畫,“肇”有10畫。
來源初肇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是由“初”和“肇”兩個漢字組合而成的。它的含義源于古代人們對于最初發生或創造的概念的描述。
繁體初肇的繁體字是“初肇”。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關于初肇這個詞的古代寫法可以參照古代字典或古籍中的記載,但這種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差異。
例句1. 這個公司的發展初肇于十年前的一次商業創新。
2. 創作一部優秀的小說需要從初肇開始,經曆多次修改和完善。
組詞初肇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新的詞組,例如:初肇一事(初始的事件)、始終如一(從一開始到最後都保持一緻)。
近義詞最初、起初、開端
反義詞最後、結束、終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