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 官署名,屬武備寺。《元史·百官志六》:“ 雙搭 弓局,大使、副使各一員; 成吉裡 弓局,大使、副使各一員; 通州 弓局,院長一員。”
“弓局”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結合不同來源綜合分析:
一、官方機構含義(主要解釋)
二、成語引申含義(需謹慎參考) 部分資料提到“弓局”可比喻“事情發展到關鍵時刻”,由“弓”(拉弓)和“局”(箭靶)組合引申而來,形容箭在弦上、不可回頭的狀态。但此解釋僅見于個别低權威性來源,建議優先以曆史機構含義為準。
補充說明:
弓局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古代文獻中,具有特定含義。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弓和局。
弓:是一個獨立的漢字,表示一種古代武器,用于射擊。它由兩個筆畫組成。
局:同樣是一個獨立的漢字,用作名詞時表示某個機構、機關或組織,用作動詞時表示收攏、聚集。它由七個筆畫組成。
弓局的來源和具體含義較為模糊,主要見于有關古代政府機構的記述。根據相關文獻,弓局可能是古代類似于武裝部隊的組織,負責武器的管理、訓練和使用。具體職責和組成并無詳細記載,因此對弓局的信息較為有限。
在繁體字中,弓局的寫法一般與簡體字相同,沒有明顯的差異。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關于弓局這個詞,古代的寫法可能有一些變化。然而,由于缺乏相關文獻的考證,我們無法确認古代的具體寫法。
例句:
1. 根據古代史書記載,弓局是古代的一個重要機構。
2. 學者們正在研究弓局的職能和組織結構。
組詞:
1. 弓箭:古代使用的弓和箭。
2. 局長:負責某個機構的負責人。
近義詞:
1. 軍機:古代類似于軍事機構的官署。
2. 武殿:負責武器管理和訓練的機構。
反義詞:
1. 和平:與武器和軍事無關的狀态。
2. 解散:指某個組織或機構被廢除或解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