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定親的意思、定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定親的解釋

[betroth;engagement] 男女訂立婚約

詳細解釋

訂婚。舊時多由父母作主,在男子未成年時即聘定女方。 宋 趙令畤 《侯鲭錄》卷一:“ 晉武帝 選士庶女子有姿色者,以緋綵繫其臂……今定親之家亦有繫臂者,續古事也。” 清 李漁 《風筝誤·賀歲》:“方纔家父説,要替你定親。” 巴金 《家》三一:“他不高興我給他定親?那不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定親是中國傳統婚俗中的重要環節,指男女雙方通過特定儀式确立婚約關系,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定親(拼音:dìng qīn)指男女雙方通過口頭或書面形式訂立婚約,确立結婚意向的儀式。古代稱為“納吉”或“納徵”,屬于“三書六禮”中的重要環節。現代定親通常與訂婚同義,但也有地區将定親視為更早期的婚約确認步驟。

二、核心流程(結合傳統與現代)

  1. 前期商議
    雙方父母正式見面,協商聘禮金額、禮品清單及婚期,通常需遵循黃道吉日。

  2. 下聘禮
    男方攜帶聘金(雙數金額)、禮品(如煙酒、衣物、首飾等雙數物品)前往女方家,部分地區需媒人陪同。

  3. 儀式環節

    • 敬茶改口:新人向雙方父母敬茶,改稱對方父母為“爸媽”。
    • 交換信物:互戴訂婚戒指,象征婚約成立。
    • 女方回禮:女方退還部分聘金,并回贈衣物等禮品,寓意關懷與接納。
  4. 宴席慶祝
    女方設宴款待親友,宴後男方需送“壓桌”紅包,象征禮數周全。

三、文化意義與注意事項

四、與“訂婚”的區别

部分習俗中,定親側重雙方家庭的初步約定,而訂婚更正式,需公開宣布婚期并籌備婚禮細節。但現代多數地區已混用這兩個概念。

如需了解具體地區的定親習俗或禮金标準,可參考來源網頁中的詳細案例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定親是指在婚姻關系中,由雙方父母或長輩為男女雙方安排好親事并确定婚期的過程和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定親的部首是⻌(辶),由7畫組成。 來源:定親一詞源于中國傳統婚姻制度,起源于古代社會。古時,一般是由父母或長輩代表雙方确定婚姻關系,以維護家族利益和社會地位。 繁體字:定親。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定親的寫法為“定婚”。 例句:他們的父母已經定親了,很快就要舉辦婚禮了。 組詞:定婚、定嫁、定情、親事、親緣關系、婚約。 近義詞:包辦婚姻、包辦婚姻制度、婚姻安排、媒妁之言。 反義詞:自由戀愛、自由選擇伴侶、自由婚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