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孔融的意思、孔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孔融的解釋

(153-208)東漢文學家。字文舉,魯國(治今山東曲阜)人。“建安七子”之一。曾任北海相,後任少府,因觸犯曹操,降為太中大夫,被殺。善詩文,辭采富麗,有《薦祢衡疏》、《與曹公論盛孝章書》等名篇。明人輯有《孔少府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孔融(153年-208年),字文舉,東漢末年文學家、名士,孔子二十世孫。其名在漢語詞典中具有以下三層含義:

一、曆史人物身份 孔融出身魯國曲阜孔氏家族,屬孔子直系後裔。建安年間位列"建安七子"之一,曾任北海相、少府等職,《後漢書·孔融傳》記載其"負其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廣,迄無成功"。來源:《後漢書》《中國曆代人名大辭典》

二、文化象征符號

  1. 文學成就:擅長散文創作,《薦祢衡表》《與曹公論盛孝章書》被收錄于《昭明文選》,劉勰《文心雕龍》評其"氣盛于為筆"。來源:《中國文學大辭典》
  2. 道德典範:四歲讓梨典故載于《世說新語·言語》,成為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的經典案例。來源:《世說新語》

三、曆史評價維度 因其剛直性格終遭曹操殺害,《三國志·魏書》裴松之注引《漢紀》稱"融素有高名,賓客日滿其門"。後世對其評價呈現兩重性:曹丕《典論·論文》贊其"體氣高妙",而司馬光《資治通鑒》批評"融恃其才望,數戲侮曹操"。來源:《三國志》《資治通鑒》

網絡擴展解釋

“孔融”作為詞語的詳細解釋如下,綜合多來源信息整理:

  1. 身份背景

    • 孔融(153年-208年),字文舉,東漢魯國(今山東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孫。
    • 位列“建安七子”之首,東漢著名文學家、名士,曾任北海相,世稱“孔北海”。
  2. 生平經曆

    • 早年以“孔融讓梨”典故聞名,四歲知禮讓。
    • 曆任北軍中侯、北海相、少府等職,因直言觸怒曹操,最終被殺害。
  3. 文學成就

    • 善詩文,代表作有《薦祢衡疏》《與曹公論盛孝章書》,文風富麗雄渾,現存《孔少府集》。
    • 曹丕評價其文“揚(雄)、班(固)俦也”,贊其文章宗師地位。
  4. 曆史評價

    • 性格剛直,喜抨議時政,終因政治鬥争被殺。
    • 成語“孔融”引申為才智超群者的代稱,用于贊美人或形容某領域傑出才能。

注:以上信息綜合自權威古籍及人物傳記,若需完整生平年表可查閱《後漢書·孔融傳》或《孔北海集》。

别人正在浏覽...

擺酒巴覽子鸊鶙剝蝕補休長吉體敕許串徹出港疵駁簇新蕩産電勢釘鞾斷齑畫粥斷頭路鵝行豐碩富羨勾龍盥颒貴強勁草精利進化論涓辰掘發愧怍狼餐虎噬裂地分茅隆上闾閻安堵蠻酒髦頭米南宮内款旁道培養費偏褊撬邊毬杖踢弄人國儒經深文附會設私帥爾蘇門四友通脫木土圜豚蹄往蹇亡叛晚香桅燈蔿國微生吳阊烏蠻烏芋骁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