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斷齑畫粥的意思、斷齑畫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斷齑畫粥的解釋

[eat sparingly because of poverty] 齑:醬菜或腌菜之類。《湖山野錄》載宋代名臣範仲淹少時貧,在僧舍讀書時日煮粟二升,作粥一器,經宿遂凝,以刀畫四塊,早晚取二塊,斷齑數十莖而食之。後以“斷齑畫粥”喻刻苦力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斷齑畫粥”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duàn jī huà zhōu,主要用于形容生活清苦卻勤奮學習的精神。以下是詳細解釋:


含義


典故出處

這一成語源自北宋名臣範仲淹少年求學的故事:
他因家貧寄居寺廟讀書,每天煮一鍋粥,冷卻後劃為四塊,早晚各取兩塊,配切碎的鹹菜充饑,如此堅持三年。故事在《湘山野錄》《東軒筆錄》等宋代文獻中均有記載。


用法與示例


寓意啟示

成語強調了吃苦耐勞、專注目标的重要性。範仲淹通過這種自律與堅持,最終成為政治家、文學家,印證“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道理。現代人雖少有此般艱苦,但其中蘊含的奮鬥精神仍值得學習。


如需更多例句或拓展學習,可參考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搜狗百科)。

網絡擴展解釋二

段落一:《斷齑畫粥》的意思

《斷齑畫粥》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對細微不重要的事情過于計較,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強調了細節追求而忽略了大局。這個成語通常用來批評那些愛抓住小事的人。

段落二: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斷齑畫粥》的部首是“齊”,總計劃10個筆畫。

段落三:來源和繁體

《斷齑畫粥》這個成語來源于《後漢書·司馬相如傳》。在傳中,司馬相如作為一個有才華的人,卻在婚姻問題上拘泥于細節,因而錯過了機會。因此,這個成語成為一種警示,希望人們不要在細節上過于計較,忽略了重要的事情。

在繁體字中,這個成語的寫法是「斷齌畫粥」。

段落四: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的漢字字形演變,早期的寫法可能是「斷麂畫粥」。後來,字形逐漸演變為現在的樣子。

段落五: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例句:他在項目中過于糾結細節,斷齑畫粥,卻忽略了整體規劃。

組詞:斷齑怎忿(指因齑粉少而感到忿怒)。

近義詞:小題大作、忽略大義

反義詞:舉足輕重、全局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