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孔融的意思、孔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孔融的解释

(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建安七子”之一。曾任北海相,后任少府,因触犯曹操,降为太中大夫,被杀。善诗文,辞采富丽,有《荐祢衡疏》、《与曹公论盛孝章书》等名篇。明人辑有《孔少府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孔融(153年-208年),字文举,东汉末年文学家、名士,孔子二十世孙。其名在汉语词典中具有以下三层含义:

一、历史人物身份 孔融出身鲁国曲阜孔氏家族,属孔子直系后裔。建安年间位列"建安七子"之一,曾任北海相、少府等职,《后汉书·孔融传》记载其"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来源:《后汉书》《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二、文化象征符号

  1. 文学成就:擅长散文创作,《荐祢衡表》《与曹公论盛孝章书》被收录于《昭明文选》,刘勰《文心雕龙》评其"气盛于为笔"。来源:《中国文学大辞典》
  2. 道德典范:四岁让梨典故载于《世说新语·言语》,成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经典案例。来源:《世说新语》

三、历史评价维度 因其刚直性格终遭曹操杀害,《三国志·魏书》裴松之注引《汉纪》称"融素有高名,宾客日满其门"。后世对其评价呈现两重性:曹丕《典论·论文》赞其"体气高妙",而司马光《资治通鉴》批评"融恃其才望,数戏侮曹操"。来源:《三国志》《资治通鉴》

网络扩展解释

“孔融”作为词语的详细解释如下,综合多来源信息整理:

  1. 身份背景

    • 孔融(153年-208年),字文举,东汉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
    • 位列“建安七子”之首,东汉著名文学家、名士,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
  2. 生平经历

    • 早年以“孔融让梨”典故闻名,四岁知礼让。
    • 历任北军中侯、北海相、少府等职,因直言触怒曹操,最终被杀害。
  3. 文学成就

    • 善诗文,代表作有《荐祢衡疏》《与曹公论盛孝章书》,文风富丽雄浑,现存《孔少府集》。
    • 曹丕评价其文“扬(雄)、班(固)俦也”,赞其文章宗师地位。
  4. 历史评价

    • 性格刚直,喜抨议时政,终因政治斗争被杀。
    • 成语“孔融”引申为才智超群者的代称,用于赞美人或形容某领域杰出才能。

注:以上信息综合自权威古籍及人物传记,若需完整生平年表可查阅《后汉书·孔融传》或《孔北海集》。

别人正在浏览...

摆事实鉢盂惨慄茶鼓承局妲末点燃挏酒多个粉楦福禔高行恒论合职怀忿驩欣火上添油间伐焦煤交午计禀结辽鸟京兆画眉锦鲤九拂酒窖谲狂军镇拒折冷水浴链环卵育漫抹漫园民利木精朴秀披毛索靥强种颀长清耿耿齐徒羣言曘昧闰升商羽绍统沙裙涉览生拼硬凑声息使臣星世数愬告私劳痛痛托志无忒小史小手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