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疵駁的意思、疵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疵駁的解釋

猶疵雜。 清 黃宗羲 《高旦中墓志銘》:“發明大體,擊去疵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疵駁(cī bó)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批評、指摘含義的複合詞,主要用于書面語和學術語境。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指摘批駁

    指對事物(如文章、觀點、行為)的缺點或錯誤進行批判性分析。

    例:清代學者常以嚴謹态度疵駁前人著述中的疏漏。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2019年。

  2. 瑕疵與混雜

    “疵”本義為玉的斑點,引申為缺點;“駁”指顔色混雜不純,引申為觀點駁雜。二字組合強調對不純粹、有缺陷之處的辨析。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對“疵”“駁”的注解(中華書局整理本)。


二、用法與語境


三、經典文獻用例

  1. 《莊子·天道》

    “辯雖雕萬物,不自說也;聖人疵駁其華,存其樸。”

    (注:聖人批判浮華,保留質樸本質。)

    來源: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商務印書館)。

  2. 王充《論衡·問孔》

    “追難孔子,何傷于義?虛妄之言,正當疵駁。”

    (注:質疑孔子言論中的矛盾之處。)

    來源:黃晖《論衡校釋》(中華書局)。


四、近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疵駁”多見于學術論文、文史研究,強調理性批判:

如章太炎《國故論衡》疵駁康有為今文經學觀點。

來源:湯志鈞《章太炎年譜長編》(上海人民出版社)。


“疵駁”融合了“指瑕”與“辯難”的雙重内涵,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批判性與學術性。其權威釋義可進一步參考《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

“疵駁”是一個較為古雅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以下要點解釋:

1. 基本釋義
“疵駁”意為事物混雜不純或存在瑕疵的狀态,可理解為「不純粹、有混雜的缺點」。例如清代黃宗羲在《高旦中墓志銘》中寫道:“發明大體,擊去疵駁”,指去除駁雜不精的部分,以顯核心要義。

2. 字義分解

3. 使用場景
此詞多見于古典文獻或學術讨論,現代口語中極少使用。其近義詞包括“駁雜”“瑕疵”,反義詞如“純粹”“精煉”。

參考資料:綜合《漢語辭海》讀音标注及清代文獻用例。如需更詳細考證,可查閱權威詞典或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百裡之命百為躃踖冰河時代參商之虞長沒昌胤扯擄粗犷代人怠偷倒裝句阿其那二十四賓客飛沙走礫副食崗樓根詞黃散黃台瓜蔓火舌腳爪撅天撲地龃龉不合可懷空門狂瀾廉刿聯華連排李贽明齍敏學裊絲抛售偏紀疲顇平漸仆奴乾愁黔江契機氣密青冊情竅遶梁盛意嗣德涒灘吐蚊鳥王者香危絕微缺微謝溫厲梧鼠五技鮮方羲娥席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