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蔿國的意思、蔿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蔿國的解釋

古國名。或說即 妫 國,在今 山西省 境内。《國語·周語上》:“ 惠王 三年, 邊伯 、 石速 、 蔿 國出王而立 子頽 。” 韋昭 注:“ 惠王 即位,取 蔿 國之圃及 邊伯 之宮,又收 石速 之秩,故三子出王而立 子頽 。”《山海經·大荒東經》:“東海之外,大荒之中……有 蔿 國,黍食,使四鳥:虎、豹、熊、羆。” 袁珂 注:“ 蔿 國或當作 嬀 國。 嬀 ,水名, 舜 之居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蔿國”這一詞語,現有資料中并未找到明确對應的解釋。根據相近字形和可能的誤寫情況,推測您可能想查詢的是“鄪國”,以下是相關解釋:

鄪國(bì guó):

  1. 曆史性質:周代分封的諸侯國,國君為姬姓,伯爵,屬于周代宗室分支。
  2. 地理位置:位于今山東省費縣西北,春秋時期被魯國吞并,成為魯國大夫季孫氏的封邑。
  3. 後續演變:被吞并後,其名稱去“阝”(邑部)簡化為“費”,成為魯國重要的行政區域,如季友(魯桓公之子)的封地即在此處。

若您所指确為“蔿國”,建議核查具體寫法或提供更多語境。當前權威文獻中暫未收錄該詞條,可能與生僻字、古籍異體字或訛傳有關。

網絡擴展解釋二

蔿國

蔿國(wěi guó)是一個古漢字詞語,它又稱為锛國(bēn guó)。該詞的拆分部首是草字頭的“艹”,表示與植物有關,而後面的“韋”是由“韋”字旁組成,表示與織物有關的意思。

蔿國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獻《左傳》中的記載。其中提到,蔿國是一個位于今天山東省、河南省一帶的國家。這個詞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常常采用繁體字形寫作“蔿國”。

蔿國的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并不是很固定。在《說文解字》中,蔿國被寫為“黑土長,畫象野之稿纂斂”,意味着蔿國是一個土地肥沃、草木茂盛的地方。在《廣韻》中,蔿國被寫為“範在土城”,意味着蔿國是一個座落在土城之中的國家。

以下是蔿國這個詞的例句:

1. 古代文獻中記載,蔿國是一個富饒的國家。

2. 這座城市的繁榮源于它地處蔿國的中心。

3. 生長在蔿國的草木茂盛,景色宜人。

與蔿國相關的組詞有:蔿草、蔿林、蔿雜、蔿盛等。

蔿國的近義詞包括:蕪湖、蕪菁、蕪朵等。

蔿國的反義詞包括:荒國、荒原、荒蕪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