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種航行的信號燈,按國際海上航行規則,裝設在輪船的前後桅杆上。
(2).一種手提的能防風雨的煤油燈,又名馬燈。《收穫》1981年第3期:“他身上穿着一件塑料雨衣,手裡提一盞桅燈。”
“桅燈”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航海信號燈
指安裝在船舶桅杆上的航行信號燈,按國際海上航行規則設置,用于标識船舶位置和航行狀态。通常為白色燈光,覆蓋水平弧225°,從正前方到左右舷各112.5°範圍内可見,确保夜間或能見度低時的航行安全。
馬燈(手提防風燈)
一種可手提的防風雨煤油燈,常用于戶外照明或應急場景。因結構密封、防風性強,早期在船舶和陸地上均有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航海燈光規則,可參考國際海上避碰條例(COLREGs)。
《桅燈》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表示船上的照明設備。它由兩個部分組成:桅和燈。
根據《康熙字典》的編排,可以得到《桅燈》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桅:木 (木字旁);灬 (火字底);共6畫
燈:火 (火字旁);豆 (豆字上);虍 (老虎偏旁);共6畫
《桅燈》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航海時期。在船上,桅指的是船上的船桅或船樯,而燈指的是船上的照明設備。因此,桅燈就是船上的用來照明的燈。
《桅燈》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桅燈」。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桅和燈分别有些微的變化。具體變化如下:
桅:木之右邊加幾筆,形似「禾」字。
燈:「虍」字在上方加一點,類似于小米。
1. 航船在黑夜中點亮桅燈,以确保航行安全。
2. 船上的桅燈發出明亮的光芒,照射在洶湧的海面上。
1. 桅杆:船上豎立起帆的木柱。
2. 燈塔:海上或沿海地區供船舶導航的塔形建築,上面有燈光以便夜間識别。
燈籠、燈光、照明燈
黑暗、無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