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掘發的意思、掘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掘發的解釋

(1).挖掘。《三國志·魏志·崔琰傳》:“時士卒橫暴,掘發丘隴。” ********* 《國情》:“如 古德諾氏 者,至不惜掘發 歐洲 古代之文辭故事于亡國荒冢之中,以章飾新約法。”

(2).指挖開。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七章一:“那次 黃河 的堤岸在 開封 西北 五莊 、 京水鎮 、 許家堤 等同時潰決……其實是我們前線将領奉令掘發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掘發是一個漢語複合動詞,其含義可從兩個角度進行解析:

一、字面義解析 "掘"指挖掘的動作,《說文解字》釋為"搰也",本義為用工具刨土。"發"在此作使動用法,意為使隱藏物顯現。《古代漢語詞典》指出,該組合強調通過挖掘使埋藏物暴露,如《漢書·劉向傳》載"掘發墳墓",即指此類物理挖掘行為。

二、現代語義演變 在現代漢語規範中,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掘發"屬于"發掘"的異形詞形式。國家标準《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GF 1001-2001)推薦使用"發掘"作為規範詞形,特指對埋藏物的科學挖掘(如考古發掘)或對潛藏價值的開發(如人才發掘)。

網絡擴展解釋

“掘發”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挖掘與發掘,既包含字面意義的挖開土層(如考古或工程場景),也引申為探索隱藏事物或發現新問題。該詞由“掘”(挖掘)和“發”(發現)組合而成,強調通過深入行動揭示隱藏内容。

二、具體用法

  1. 字面意義
    指實際挖掘行為,如《三國志·魏志·崔琰傳》記載士兵“掘發丘隴”(盜墓),或郭沫若《洪波曲》中描述的軍隊奉命“掘發”黃河堤岸以阻敵。

  2. 抽象引申
    用于形容對事物本質或問題的探究,如李大钊在分析國情時,用“掘發”描述學者對曆史材料的深度挖掘。

三、應用場景

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特定專業領域。如需完整用例,可參考《三國志》、李大钊《國情》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謗诮扳莊标竿并存不悖漕耗察罕出材大吹大打打頓,打頓兒倒載幹戈斷祿獨資風旌風雨不改剛狠瓜戰晷漏悍亟黃埔港讙集華整晦蝕鹄纓賤貧交攻進退可否九棘焌油老成煉達簾栊吝情力所不及劉氏冠六欲邈蠻弭髦冥絕逆轉歐碧攀陟佩仰彯彯曝射乾糙遣還钤結其次窮源朔流栖山球事燃火術人四辰訟辭體氣僞意獻瑞小溜子銷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