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裂地分茅的意思、裂地分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裂地分茅的解釋

見“ 裂土分茅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裂地分茅"是中國古代分封制度中的重要典故,其核心含義指君主将疆土分割授予諸侯或功臣,并以茅草作為封地象征的儀式。《尚書·禹貢》記載"厥貢惟土五色",孔穎達疏解為"王者封五色土為社,建諸侯則各割其方色土與之",印證了分封儀式中茅土的特殊政治意義。

該成語由兩個動作構成:"裂地"即劃分疆域,《漢語大詞典》釋為"劃分土地以示封賞";"分茅"則特指古代帝王用白茅包裹社土賜予諸侯的儀式,《禮記·祭統》鄭玄注"茅以縮酒,為神所用",說明茅草在祭祀中的重要地位,引申為權力授受的憑證。漢代班固在《白虎通義·封公侯》中詳述:"始封之君必有茅土,歸以立社",完整呈現了分封制度的儀式流程。

從文化内涵分析,這個成語承載着三層深意:其一體現"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集權思想,其二象征"天子—諸侯"的等級秩序,其三通過茅土儀式強化政權合法性。宋代王溥《唐會要》記載玄宗時期仍保留"裂土分茅,所以崇德報功"的制度遺存,說明該制度影響之深遠。陸遊在《劍南詩稿》中"裂地分茅拜故鄉"的詩句,則展現了這個典故在文學創作中的意象運用。

網絡擴展解釋

“裂地分茅”是一個源自古代分封制度的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古代帝王分封諸侯時,用白茅包裹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授予土地和權力。該成語與“裂土分茅”同義,強調通過儀式化的方式确立諸侯的統治權。

詞源與典故

  1. 曆史背景
    源自周代分封制度,《尚書·禹貢》記載了以五色土和白茅作為分封信物的傳統。宋代葉適在《任子》中明确提到:“古者裂地分茅以報人臣之有功,使其子孫嗣之”。

  2. 儀式象征

    • 裂地:劃分疆土;
    • 分茅:用白茅包裹泥土,寓意“授土授民”。

用法與示例

近義詞

補充說明

部分解釋提到“分茅”為分配茅草(如),但結合權威來源,此說法不準确。實際“分茅”是儀式性動作,白茅僅作為包裹泥土的載體,核心在于土地和權力的授予。

别人正在浏覽...

白蔹鞭筍賓寀蔔珓逋逆不如志餐館産氣承受臭蟲村球答納珠翻越發豎飛潛動植複古付命敷同工業生産體系慣竊皓質鴻庠槐谷黃塵清水恢疎教治接翮糾白酒娘噱談叩角扣盤扪鑰來昆老萊娛親鲢胖頭連稔胪呼縷數鬧魔撲旗牆紙錢清潛熱晴煖拳夫人三月盛服先生侍面書翰束取蒐索坦懷讨絕鐵轍踢氣球屯倉萬古千秋相耦郗家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