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筆禍的意思、筆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筆禍的解釋

謂因寫作所遭的禍殃,如文字獄之類。 魯迅 《墳·題記》:“假如遭到筆禍了,你以為他就尊你為烈士了麼?”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筆禍(bǐ huò)指因寫作或發表文字作品而招緻的災禍,多涉及政治、思想審查或言論壓制。該詞由“筆”(書寫工具,代指文字)和“禍”(災禍)組合而成,強調文字表達帶來的風險。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文字招緻的災禍

    指因文章、著作、言論等内容觸犯權威或禁忌,導緻作者或傳播者遭受迫害、處罰甚至殺身之禍。例如清代文字獄中,文人因詩句或史書被曲解而獲罪,即屬典型筆禍 。

    例證:

    “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龔自珍《詠史》)

    此句反映了文人因畏懼筆禍而不敢直言的社會現實。

  2. 曆史與文學中的體現

    • 文字獄:明清時期因著述觸犯皇權或意識形态而興起的冤獄,如康熙朝“莊廷鑨明史案”、雍正朝“呂留良案” 。
    • 現代延伸:泛指因言論、出版引發的法律糾紛或政治打壓,如魯迅雜文中對文化專制的批判 。

二、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定義:“因文字、著述而遭受的災禍。” 強調其源于文字表達的特性 。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釋義:“因寫作而惹來的災禍。” 突出寫作行為的直接關聯性 。


三、文化背景與引用


四、相關概念辨析

術語 區别 關聯性
文字獄 特指古代帝王對文人的系統性迫害 筆禍的極端表現形式
言論壓制 廣義的言論自由受限 筆禍屬于言論壓制的具體類型
因言獲罪 涵蓋口頭與書面表達 筆禍側重書面文字引發的後果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4.
  2. 呂留良案研究. 《清史研究》, 2009(3).
  3. 魯迅. 《且介亭雜文》.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6.
  4.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網絡擴展解釋

“筆禍”是一個漢語詞彙,指因寫作或發表文字内容而招緻的災禍,通常與政治壓迫、言論審查相關,類似曆史上的“文字獄”。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根據多個來源(、、、),“筆禍”拼音為bǐ huò,意為因寫作引發的禍端,常見于對言論自由壓制的社會背景下。例如魯迅在《墳·題記》中諷刺道:“假如遭到筆禍了,你以為他就尊你為烈士了麼?”(),揭示了這類迫害的荒誕性。

  2. 曆史實例
    日本1914年的“米騷動”事件後,當局加強了對報刊的審查,導緻反對言論銷聲匿迹()。這一案例體現了“筆禍”在現實中的表現,即政府通過壓制文字内容維護統治。

  3. 相關概念
    與“筆禍”對應的還有“舌禍”,即因言論引發的災禍()。兩者共同反映了對思想表達的限制。

  4. 文化背景
    該詞多用于描述封建時代或專制政權下的文字獄現象,如中國明清時期的文字獄,或近代日本的政治高壓(、)。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事件或文學引用,可參考魯迅作品及相關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廢具興顫笃速剗伐傳福創巨痛仍貂不足,狗尾續東沖西撞芳辰肥分賦職桄關觀顧古始孤煙鼾呼寒凜寒飔賀版宏儒黃籍華盛頓誨化椒奠蛟客髯交羣金壺墨矜假靳指急周各支浚都軍中無戲言爛死蛇勞思樂衎黎服曆辘廪君龍門刨馬陵鳴鳳朝陽民爵摩诃羅南菜喪律桑葉散摅飾說收據授受不親訴陳讨戮調良穩泛銅馬帝危側無灰酒無益鄉任現生下鑰谿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