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浚都的意思、浚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浚都的解釋

語出《詩·鄘風、幹旄》:“孑孑幹旟,在 浚 之都”。 浚 , 春秋 衛 邑名。後泛指 衛 地。 唐 劉禹錫 《彭陽侯令狐氏先廟碑》:“擁節總戎,率身和衆,留惠於 盟津 ,變風於 浚都 。” 唐 白居易 《立秋夕即事詠懷寄汴州節度使李二十尚書》:“美人在 浚都 ,旌旗繞縷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浚都是中國古代對河南浚縣的别稱,具有明确的曆史地理指向性。該詞由“浚”與“都”複合構成:“浚”指浚水(今衛河),為古代黃河支流;“都”取“城邑”本義,合稱即指浚水之畔的都邑。地名最早見于《尚書·禹貢》"導河積石,至于龍門,南至于華陰,東至于底柱,又東至于孟津,東過洛汭,至于大伾",東漢學者鄭玄注稱"大伾在浚縣",印證其作為河洛重鎮的曆史地位。

據《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載,浚縣建制始于西漢黎陽縣,隋開皇三年(583年)改稱衛州,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升格為浚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州為縣,始有今名。其地扼守永濟渠咽喉,唐代已成為漕運樞紐,故《舊唐書·地理志》載"黎陽倉在衛州汲縣,臨河與黎陽相對",凸顯軍事經濟價值。

在文學作品中,杜甫《後出塞》"朝進東門營,暮上河陽橋"之"河陽"即指浚縣周邊區域,李白《梁園吟》"我浮黃河去京阙,挂席欲進波連山"亦描繪此段黃河水道。這些詩文佐證了浚都作為中原文化節點的重要地位。

網絡擴展解釋

“浚都”是古代漢語中的專有名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源與出處 源自《詩經·鄘風·幹旄》中的“孑孑幹旟,在浚之都”。這裡的“浚”指春秋時期衛國的城邑名(今河南省鶴壁市浚縣一帶),“都”指城邑,因此“浚都”最初特指衛國浚邑。

二、引申含義 唐代文人将“浚都”擴展為衛地的代稱,如:

三、讀音與地理

四、相關争議 部分姓名學資料将“浚都”解讀為“治理清明之德”(屬水火組合),此為現代引申義,與曆史原義無直接關聯。

别人正在浏覽...

罷短八音琴襒裂比肩賓白布帷饞燈宸綸持支辭賦從善如流大叫大楷疊番東野斷鼇立極惡道方枘圜鑿分液漏鬥斧斨貢計航橋郇瑕毀輿郊畦驚座齑黍桕脂隽茂浚齊缧臣理正龍荒蠻甸覓漢冥窮目的蹒行片子地蒲鴿撲翦切害器望七耀鵲噪肉趼散亂扇筤深得民心盛迹詩辭束金銅魚通子投簪圖谶頽墜文字交武宮香象絃外之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