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椒奠的意思、椒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椒奠的解釋

灑椒酒于地以祭。 南朝 梁簡文帝 《祠伍員廟》詩:“行潦承椒奠,按歌雜鳳笙。” 唐 陸龜蒙 《和襲美泰伯廟》:“故國城荒德未荒,年年椒奠溼中堂。”《宋史·樂志七》:“光流桂俎,祥衍椒奠。”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椒奠”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祭祀語境中,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椒奠”指在祭祀儀式中,将椒酒(以花椒等香料浸泡的酒)灑于地面以表祭奠的行為。該詞由“椒”(指花椒、胡椒等香料植物)和“奠”(祭奠)組成,強調通過香料酒表達對逝者的敬意。

二、曆史用例與文化背景

  1. 文獻記載
    南朝梁簡文帝《祠伍員廟》詩雲:“行潦承椒奠,按歌雜鳳笙”,唐代陸龜蒙《和襲美泰伯廟》亦有“年年椒奠溼中堂”之句,說明此習俗在南北朝至唐宋時期盛行。
  2. 儀式功能
    椒酒被認為具有驅邪、潔淨的作用,灑于祭壇或地面既是對神靈、祖先的供奉,也暗含淨化祭祀空間的意義。

三、常見誤解辨析

部分現代解釋(如)提到“燒辣椒驅蚊蠅”,但此說法缺乏古籍支持,可能是對“椒”字含義的誤讀。從權威文獻和詩詞用例來看,“椒奠”明确指向椒酒祭祀,而非燃燒辣椒。

四、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宋史·樂志》或南朝詩詞原文(來源:、5)。

網絡擴展解釋二

椒奠的意思

椒奠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在喪葬時用椒草作為祭奠的物品,用于向逝者表示敬意和哀悼。

拆分部首和筆畫

椒奠的部首是木,由“木”和“丶”組成。它的總筆畫數是11。

來源和繁體

椒奠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周禮·秋官·冨實》:“凡椒奠之祭,則飨之以酒酤,象之以樂。”椒奠在古代是一種祭祀的儀式,用以緻敬逝去的親人。

在繁體字中,椒奠的寫法為「椒」和「奠」。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椒奠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根據《說文解字》的記載,椒的古代寫法可能是“茨”,而奠的古代寫法可能是“贳”。當然,隨着時代的演變,這些字的寫法也發生了改變。

例句

“祭拜時,他每次都會準備一份椒奠,以表達對祖先的懷念和敬意。”

組詞

椒奠可以與其他詞形成一些組詞,如:椒鹽、草奠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椒奠的近義詞有祭品、祭祀物等,與椒奠的意義相近。反義詞則可以是不敬、不祭奠等詞語,表示對逝者不予以敬意和哀悼。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