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律的意思、喪律的詳細解釋
喪律的解釋
謂喪失軍紀,軍中律令不行。多用為軍事失利的婉辭。 南朝 宋 顔延之 《陽給事诔》:“邊兵喪律,王略未恢。” 唐 陳子昂 《上軍國機要事》:“近者 遼 軍 張立遇 等喪律,實由内外不同心。”參見“ 失律 ”。
詞語分解
- 喪的解釋 喪 (喪) ā 跟死了人有關的事:喪事。喪禮。喪亡。喪假(?)。喪亂。治喪。吊喪。 喪 (喪) à 丢掉,失去:喪失。喪生。喪偶。喪膽。喪氣(不吉利,倒黴。“氣”讀輕聲)。頹喪(情緒低落,精神委靡)
- 律的解釋 律 ǜ 法則,規章:紀律。法律。定律。規律。清規戒律。律師。 約束:律己。 中國古代審定樂音高低的标準,把聲音分為六律(陽律)和六品(陰律)。合稱“十二律”:律呂(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樂律的器具,以管
專業解析
"喪律"的漢語詞典釋義
"喪律"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軍隊喪失紀律或作戰失利,多用于描述軍事行動的失敗或軍紀渙散的狀态。以下從詞典學角度進行詳細解析:
一、語義解析
-
字義構成
- "喪":本義為失去、滅亡。《說文解字》釋為"亡也",引申為失敗、潰散。
- "律":原指音律,後引申為法律、規則,特指軍隊的紀律或作戰法則(如《周易·師》"師出以律")。
合成詞義:指軍事行動中紀律崩壞或戰事失利的狀态。
-
引申義
在古籍中常擴展為整體戰局的潰敗或戰略目标的落空,強調因紀律渙散導緻的軍事失敗。
二、權威詞典釋義
-
《漢語大詞典》
釋為:"謂軍隊喪失紀律而緻戰事失利。"
書證:
- 《南史·梁武帝紀》:"魏軍喪律,淮肥有奔鲸之兆。"
- 唐代李峤《神龍曆序》:"時屬喪律,事切戎機。"
-
《辭源(修訂版)》
釋為:"軍隊失去紀律約束,導緻作戰失敗。"
書證:
-
《古代漢語詞典》
釋為:"軍隊紀律廢弛,作戰失利。"
三、經典文獻用例
-
軍事語境
- 《宋書·武帝紀》:"賊喪律宵遁,衆軍追奔。"(指敵軍潰敗)
- 庾信《哀江南賦》:"乘漬水以膠船,馭奔駒以朽索。小人則将及水火,君子則方成猿鶴。敝箄不能救鹽池之鹹,阿膠不能止黃河之濁。"(以"喪律"暗喻國勢傾頹)
-
比喻用法
後世亦引申為行事準則的喪失,如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學術喪律,文辭浮詭。"
四、語義演變
該詞屬中古軍事術語,盛行于魏晉至唐代文獻,宋後逐漸少用。現代漢語中已被"潰敗""紀律渙散"等替代,但仍在曆史研究、古籍注釋領域保留。
參考資料:
- 《漢語大詞典》(線上版):http://www.hydcd.com
-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 漢典網(字源解析):https://www.zdic.net
- 國學大師(文獻檢索):https://www.guoxuedashi.com
網絡擴展解釋
“喪律”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àng lǜ,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側重:
1.核心含義
- 軍事失利:主要用于形容軍隊喪失紀律或作戰失利,帶有委婉的修辭色彩。例如:
- 南朝宋·顔延之《陽給事诔》:“邊兵喪律,王略未恢。”
- 唐代陳子昂《上軍國機要事》提到“遼軍張立遇等喪律”,均指軍隊紀律渙散或戰事失敗。
2.詞語構成
- “喪”:表示喪失、失去;
- “律”:指軍紀、法令。
合指因紀律敗壞導緻軍事行動失敗。
3.其他解釋争議
- 部分網絡詞典(如)将其解釋為“心情低落、失去生活樂趣”,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是對“喪”字單獨含義的誤用,需謹慎采納。
4.使用場景
- 多用于曆史、文學作品中,描述戰争或軍隊相關的失敗,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
建議以權威古籍和軍事曆史類文獻的解釋為準,即“喪律”主要指軍事紀律或行動的失利,而非泛指情緒消沉。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代軍事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敗陷擺子搬石砸腳本钿貶駮碧瓦閉約猜摩蠶薄城第彈抵倒替诋诟短傳風飆分秧撫節給數咯支支躬先士卒尖薄奸回踐升交關嘉穟幾臣節幡警迹人金衡進屋錦衣玉食就令鞫按镌功掬蹙均逸課命匮餓臨危下石柳蔭龍瑞謾憐明敏模習難收覆盆水排仗輕手蹑腳三大節森薄嬗替生爻所是鐵心石腸提選推升屋比遐曆相爺纖俗斜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