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喪失軍紀,軍中律令不行。多用為軍事失利的婉辭。 南朝 宋 顔延之 《陽給事诔》:“邊兵喪律,王略未恢。” 唐 陳子昂 《上軍國機要事》:“近者 遼 軍 張立遇 等喪律,實由内外不同心。”參見“ 失律 ”。
“喪律”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àng lǜ,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側重:
建議以權威古籍和軍事曆史類文獻的解釋為準,即“喪律”主要指軍事紀律或行動的失利,而非泛指情緒消沉。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代軍事典籍。
喪律(sāng lǜ)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喪”和“律”兩個字組成。
“喪”字的部首是“一”,總共由4畫組成;“律”字的部首是“彳”,總共由9畫組成。
“喪律”一詞的來源可以從兩個方面解釋。一方面,根據字面意思,指的是人在喪失家人或親人後所需遵循的規矩和禮儀。另一方面,它也可以解釋為某種音樂形式或風格,其中音樂具有悲傷或沉重的特點。
在繁體字中,喪律的寫法為「喪律」。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不斷的演變和變化,所以不同時期的寫法可能會有差異。根據古代字典,可以找到一些古時候的寫法,但這些寫法已經較少使用。
1.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們在喪親時必須遵守喪律,包括穿素服、不參與娛樂活動等。
2. 這首樂曲以其悲傷的旋律和緊湊的節奏,展現了喪律音樂的特點。
1. 醉喪:形容極其悲傷的狀态。
2. 喪事:指喪失家人或親人後的葬禮和相關儀式。
悲律、喪樂
喜慶、歡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