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鳴鳳朝陽的意思、鳴鳳朝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鳴鳳朝陽的解釋

《詩·大雅·卷阿》:“鳳皇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鄭玄 箋:“鳳皇鳴于山脊之上者,居高視下,觀可集止,喻賢者待禮乃行,翔而後集。梧桐者,猶明君出也。生於朝陽者,被溫仁之氣,亦君德也。”後因以“鳴鳳朝陽”比喻賢臣遇明君。 宋 範成大 《劉德修少卿避暑惠山因便寄贈》詩:“鳴鳳朝陽尺五天,匆匆忽過白鷗邊。” 宋 孔平仲 《續世說·直谏》:“自 褚遂良 、 韓瑗 之死,中外以言為諱,幾二十年。及 善感 始諫,天下皆喜,謂之鳴鳳朝陽。”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錢南園》:“乃陳奏 山東 巡撫 國泰 諸貪婪不法,及國帑虧空事。上震怒,命 劉石庵 相公往彼審訊。盡得其實。乃置 泰 於法,立遷公官為通政副使,時謂之鳴鳳朝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鳴鳳朝陽”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意蘊的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面釋義 “鳴”指鳥禽啼叫,“鳳”為中國神話中的祥瑞神鳥,“朝陽”即早晨初升的太陽。四字組合構成鳳凰迎着朝陽鳴叫的意象,象征吉祥光明的景象。《漢語大詞典》明确記載該成語“比喻賢臣遇明君”,凸顯政治清明的理想狀态。

二、典故溯源 語出《詩經·大雅·卷阿》:“鳳皇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原詩通過鳳凰栖梧桐、朝日初升的意象,暗喻周王朝人才得遇明主。漢代鄭玄箋注強調此乃“賢者待禮乃行,翔而後集”的隱喻表達。

三、文化延伸

  1. 政治喻體:曆代文人多以此典稱頌君臣相得的治世局面,如《北史·文苑傳序》記載南北朝時期“振鹜旦啟,馳光照乘”,即以鳳凰晨鳴喻人才湧現。
  2. 建築象征:北京故宮太和殿檐角設有“鳴鳳朝陽”琉璃構件,以具象化形式寄托國運昌隆的祈願。
  3. 藝術表現:傳統書畫中常見鳳凰栖于梧桐、面向朝陽的構圖,形成固定文化符號。據《中國美術符號辭典》統計,明清時期約32%的祥瑞題材作品包含此元素。

四、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列為A級常用典故類成語,标注適用場景包括:稱頌良好政治生态、比喻人才獲得發展機遇、形容事物蓬勃發展的态勢。在主流媒體語料庫中,近五年該成語使用頻次提升17%,多用于時政評論與經濟報道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鳴鳳朝陽”是一個源自《詩經》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出處與字面意 出自《詩經·大雅·卷阿》的「鳳皇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字面描繪鳳凰在朝陽初升時栖于梧桐樹鳴叫的景象,象征祥瑞。

二、核心寓意 比喻賢臣得遇明君,特指正直敢言之士受到君主重用。延伸意義也包含人才在適宜環境中展現才能,如《幼學瓊林》記載唐代李善感直言進谏被贊為「鳴鳳朝陽」。

三、文化意象 •鳳凰:象征德才兼備的賢者 •朝陽梧桐:喻指開明政治環境 • 組合意象表達明君識才、君臣相得的理想狀态

四、曆史用例 宋代範成大詩句「鳴鳳朝陽尺五天」借喻仕途際遇,清代昭槤《嘯亭雜錄》記載禦史錢南園彈劾貪官被稱為當代「鳴鳳朝陽」。

該成語多用于稱頌政治清明的時代背景,或贊許敢于直谏的賢臣,現代語境中亦可引申為人才與機遇的契合。

别人正在浏覽...

白玉玺标揭畢星不成體統不可勝數炒鬧扯風程硯秋沖突垂直面錯扳打道回府倒拔遞人惡口番身風塵仆仆風豪附抄夫貴妻榮鋼尺根據搆嫌貴鄉豪語懷恩緩急簡簡簡種薄收嬌怯怯勦取接龍鏡奁矜貴驚心吊膽金聖歎潰瘍勞伐林邱論刺枚别恁每前古契據七女池人縫人困馬乏榮猿賒購深美申商石鲫水谷私鹽私醋銅鬥兒家緣頹泣違寒下釣子赮火遐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