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職的意思、賦職的詳細解釋
賦職的解釋
授予職事。《國語·晉語四》:“公屬百官,賦職任功。” 韋昭 注:“賦,役也。授職事。” 唐 權德輿 《绛州刺史李公神道碑銘》:“賦職任功,名聲章明。”
詞語分解
- 賦的解釋 賦 (賦) ù 舊指田地稅:田賦。賦稅。 中國古典文學的一種文體。 念詩或作詩:登高賦詩。 給予,亦特指生成的資質:賦予。賦有。天賦。禀賦。 古同“敷”,鋪陳,分布。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
- 職的解釋 職 (職) í 管理某種事務,分(坣 )内應做的事:職業。職務。職守。職權。天職。盡職。 執行事務所處的一定地位:職工。職位。職員。職稱。以身殉職。 舊時公文用語,下屬對上司的自稱:卑職。職當奉命。
網絡擴展解釋
“賦職”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授予職務或分配職責,常見于古代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析:
詞義解釋
-
基本含義
由“賦”(授予、分配)和“職”(職務、職責)組成,指上級對下屬分配具體的職位或任務。例如《國語·晉語四》中的“公屬百官,賦職任功”,即描述君主為官員分派職責。
-
古代用法
多用于描述君主或掌權者對臣屬的任命,強調職責的分配與權力的賦予。如唐代權德輿在《绛州刺史李公神道碑銘》中寫道:“賦職任功,名聲章明”,指通過職責分配使官員建功揚名。
詞源與結構
- 詞源:源自先秦文獻,如《國語》中的用例,後延續至唐宋時期。
- 語法結構:動賓短語,強調動作(賦)與對象(職)的關系,與現代“任命”“委派”類似。
現代延伸
盡管“賦職”在古代更為常見,但現代可類比為組織管理中“崗位分配”或“職責授予”的正式表述,常見于曆史研究或文學作品中。
引用文獻
- 《國語·晉語四》:“公屬百官,賦職任功。”
——韋昭注:“賦,役也。授職事。”
- 權德輿《绛州刺史李公神道碑銘》:“賦職任功,名聲章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職官制度,可參考《國語》及唐代職官類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賦職這個詞的意思:
賦職是指将某項工作、職責、權力或責任委派給某人的行為。它是由賦(fù)和職(zhí)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賦字的部首是言字旁,它有12個筆畫;
職字的部首是耳字旁,它有11個筆畫。
來源:
賦職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官制和文化傳統。在古代,皇帝會授予各級官員相應的職位和職責,這就是賦職。
繁體:
賦職的繁體字是賦職。
古時候漢字寫法:
賦職在古時候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具體寫法可能會有變化,但整體意義沒有改變。
例句:
1. 他被賦予了重要的賦職,負責整個項目的管理。
2. 領導決定賦職給新人,讓他有機會展示自己的能力。
組詞:
組詞以賦職為基礎的有賦權、辭職、任職等。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賦權、賦責、授權。
反義詞:
反義詞可以是罷職、解職,表示解除或剝奪某人的工作或職責。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