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箜篌引的意思、箜篌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箜篌引的解釋

樂府《相和六引》之一。亦名《公無渡河》。 晉 崔豹 《古今注·音樂》:“《箜篌引》, 朝鮮 津卒 霍裡子高 妻 麗玉 所作也。 子高 晨起刺船而櫂,有一白首狂夫,被髮提壺,亂流而渡,其妻隨呼止之,不及,遂堕河水死。於是援箜篌而鼓之,作《公無渡河》之歌,聲甚悽愴。曲終,自投河而死。 霍裡子高 還,以其聲語妻 麗玉 , 玉 傷之,乃引箜篌而寫其聲,聞者莫不堕淚飲泣焉。 麗玉 以其聲傳鄰女 麗容 ,名曰《箜篌引》焉。” 唐 王叡 《灸毂子錄·序樂府》:“《箜篌引》,亦曰《公無渡河》。舊説 朝鮮 津卒 霍子高 妻 麗玉 所作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箜篌引》是樂府詩舊題,屬于相和歌辭,其核心含義與一則悲壯典故相關。該題名包含兩層釋義:"箜篌"是中國古代一種彈撥弦鳴樂器,形制多樣,包含豎箌篌、卧箌篌等類型;"引"為樂府詩體類别,多指序曲或叙事性長詩,如《李憑箌篌引》即以音樂描寫著稱的唐代詩作。

典故出自東漢蔡邕《琴操》,記載朝鮮津卒霍裡子高目睹白發狂夫渡河溺亡,其妻援箌篌而歌《公無渡河》,曲終投河。子高之妻麗玉将此曲傳播,遂成《箌篌引》。該故事通過《樂府詩集》卷二十六得以傳承,展現生死契闊的悲怆主題。

文學影響方面,唐代李賀《李憑箌篌引》運用"昆山玉碎鳳凰叫"等通感手法,将箌篌樂音轉化為瑰麗意象,成為古代音樂詩典範。宋代郭茂倩《樂府詩集》将其歸入"相和六引",印證其作為樂府古題的音樂文學屬性。

藝術特色體現為"悲慨"美學,以《公無渡河》四言十六字濃縮悲劇場景,符合《文心雕龍》"樂府詩貴在簡而能深"的創作理念。現存最早完整詩作為曹植拟作,收錄于《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網絡擴展解釋

“箜篌引”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1. 樂府詩題
    作為漢樂府《相和六引》之一,又名《公無渡河》。其起源與朝鮮津卒霍裡子高妻麗玉的傳說相關:一位白發狂夫執意渡河溺亡,其妻悲痛彈奏箜篌而作此曲,歌詞為“公無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當奈公何!”(、)。該詩通過簡短四句,展現生死抉擇的悲劇色彩。

  2. 曹植同名詩作
    曹植的《箜篌引》則以宴飲場景開篇,描寫歌舞升平之景,後轉入對人生短暫的感慨,如“盛時不再來,百年忽我遒”。詩中“箜篌”與秦筝、齊瑟并列,體現宴樂氛圍,最終升華至“知命複何憂”的哲理思考(、)。

  3. 引申文化意象
    在文學語境中,“箜篌引”被引申為通過藝術引發情感共鳴的象征。如成語用法中,比喻音樂、文學等作品觸動人心,形成廣泛的情感共振。


注意:不同文獻中“箜篌引”指向的具體作品需結合上下文區分,主要分為樂府古辭與曹植詩作兩大體系。若需完整詩文或典故細節,可查閱《樂府詩集》《曹植集》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裘褒獎北曹标準鏡頭閉隔伯仲不規則丑話辍策逴斡竄亂得意揚揚笛韻東施督整覆愛輻車符印勾兌還香了願毫忽合窆合窳将陽借吉近兩年謹謝不敏羁曲舊言蹶角受化力避利災樂禍馬捉老鼠邈蠻怒形于色耙梳淜犇飄布鉛鈍奇事啓隙礐石屈迹仁恩日炙風篩如願上首賒促神贶詩眼豎褐水草私商素口駡人太常挺争同族退聽銷釁遐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