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瞎忙亂。 明 田藝蘅 《留青日劄·馬捉老鼠》:“方言‘馬捉老鼠’,蓋譏人粗撞不了事也。”《金6*瓶6*梅詞話》第六二回:“ 月娘 便道:‘ 李大姐 ,我看他有些沉重,你不早早與他看一副材闆兒來,預備着他?直到那臨時到節熱亂,又亂不出甚麼好闆來,馬捉老鼠一般,不是那幹營生的道理。’”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馬捉老鼠漢語 快速查詢。
“馬捉老鼠”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mǎ zhuō lǎo shǔ,以下是其詳細解析:
比喻瞎忙亂,形容人做事缺乏目的性,盲目行動,或在不擅長的領域強求作為,最終徒勞無功。例如:明明不擅長技術工作,卻非要參與編程項目,可謂“馬捉老鼠”。
成語最早出自明代田藝蘅的《留青日劄·馬捉老鼠》:“方言‘馬捉老鼠’,蓋譏人粗撞不了事也。”。古人用馬捕鼠的荒誕場景,諷刺那些行事魯莽、不務正業之人。
通過“馬本應馳騁草原,卻偏要捉鼠”的意象,警示人們應專注自身所長,避免被無謂的妄求遮蔽視野。如古詩雲:“本應闊野施長策,卻向幽隅覓小蹤”,進一步深化了這一哲理。
《金瓶梅詞話》第六二回曾用此成語描述慌亂無措的狀态:“馬捉老鼠一般,不是那幹營生的道理。”,可見其常用于批評低效或不合時宜的行為。
如需更多例句或完整出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馬捉老鼠》是一個常見的成語,意思是指馬雖然是比老鼠大、快,但是在捉老鼠方面卻不如貓。也用來形容人在某個特定領域或方面的能力相對不足。
《馬捉老鼠》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馬(馬部)+捉(手部)+老(老部)+鼠(鼠部)。它的總筆畫數為15畫。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馬與鼠》。故事中,馬兒自诩能捉老鼠,請求老鼠們下棋時不要動,結果被老鼠們捉住了。由此衍生出這個成語來形容自以為聰明卻被人反過來玩弄的情境。
繁體字的《馬捉老鼠》為「馬捉老鼠」。
《馬捉老鼠》這個成語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它的古代寫法為「馬縱捉鼠」。
他在交際方面真是馬捉老鼠,總是說錯話,顯得很尴尬。
馬糞拋扇(形容人做出一些奇怪且不合常理的行為)
強人所難、畫蛇添足
猿捉虱、魚貫而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