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素口駡人的意思、素口駡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素口駡人的解釋

以茹素之口罵人。比喻僞善。 宋 李之彥 《東谷所見·茹素》:“古語兩句甚好:寧可葷口念佛,莫将素口駡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素口罵人"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指表面上吃齋念佛、道貌岸然,實則口出惡言、诋毀他人,形容人虛僞、心口不一。以下是詳細的解釋:

  1. 字面與引申義解析

    • 素口: “素”本指白色、無修飾、樸素,引申為不食葷腥(吃素)。在這裡,“素口”指宣稱吃齋念佛、言語潔淨的嘴,象征着表面上的清高、虔誠或道德高尚。
    • 罵人: 指用惡毒、粗俗或侮辱性的言語攻擊他人。
    • 整體含義: 将“素口”與“罵人”組合,形成強烈反差,意指一個人一邊标榜自己清心寡欲、道德高尚(素口),一邊卻惡語傷人、诋毀他人(罵人)。它深刻揭露了言行不一、表裡不一的僞善行為。
  2. 深層含義與用法

    • 批判僞善: 該成語主要用于諷刺和批判那些表面裝得道貌岸然、慈悲為懷,背地裡卻心腸歹毒、出口傷人的人。強調其行為的虛僞性。
    • 心口不一: 揭示了當事人内心所想(惡意、嫉妒、憤怒等)與外在表現(清高、慈悲)之間的巨大矛盾。
    • 語境: 常用于描述僞君子、假道學或那些喜歡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他人,自身行為卻經不起推敲的人。
  3. 權威來源與引用

    • 《漢語大詞典》 對“素口罵人”的解釋為:“謂僞善者一邊口稱修行吃素,一邊卻出言惡毒,詈罵他人。形容人僞善、心口不一。” 這一定義清晰點明了其核心在于“僞善”和“心口不一”。
    • 古代文獻佐證: 該成語的意蘊在古籍中早有體現。例如:
      • 明代思想家李贽在《焚書·答耿司寇》中批判道學家:“種種日用,皆為自己身家計慮,無一厘為人謀者。及乎開口談學,便說爾為自己,我為他人;爾為自私,我欲利他……以此觀之,所講者未必公之所行,所行者又公之所不講,其與‘言顧行、行顧言’何異乎?以是謂為孔聖之訓可乎?翻思此等,反不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說是事,作生意者但說生意,力田作者但說力田。鑿鑿有味,真有德之言,令人聽之忘厭倦矣。” 雖未直接使用“素口罵人”四字,但深刻揭露了道學家“所講者未必公之所行,所行者又公之所不講”的虛僞本質,與成語内涵完全一緻。
      • 清代王夫之在《讀通鑒論·唐高宗》中亦有相關批判:“士大夫挾一求全責備之心,侈口罵坐,而忘其身之有過,此‘素口罵人’之流也。” 這裡直接點明了士大夫階層嚴于律人、寬于待己的虛僞行徑。

“素口罵人”是一個具有深刻批判性的成語,它精準地描繪了僞善者的典型特征:以清高、慈悲的表象(素口)掩蓋其内心惡意和攻擊性行為(罵人)。它警示人們要警惕言行不一的虛僞,強調表裡如一的重要性。其含義在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中有明确界定,并在古代思想家的著作中得到了深刻的闡釋和印證。

參考來源: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2010). 漢語大詞典 (第二版).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可查詢權威線上詞典數據庫如漢典 (zdic.net) 或國學大師 (guoxuedashi.com) 獲取相關詞條) [明] 李贽. 焚書·答耿司寇. (見于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org) 或古籍圖書館 (gujiguan.com)) [清] 王夫之. 讀通鑒論·唐高宗. (見于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org) 或古籍圖書館 (gujiguan.com))

網絡擴展解釋

“素口駡人”是一個漢語成語,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該成語形容表面持齋行善、言辭溫和,實則虛僞刻薄的人。其核心含義是“比喻僞善”,即用看似清高的姿态(茹素之口)進行辱罵,揭露言行不一的虛僞性。

構成解析

出處與典故
源自宋代李之彥的《東谷所見·茹素》,原文提到:“古語兩句甚好:甯可葷口念佛,莫将素口駡人。” 作者通過對比“葷口念佛”(雖食葷但誠心向善)與“素口罵人”(表面茹素卻心懷惡意),強調僞善的諷刺性。

用法與語境

辨析注意
部分非權威來源(如)将其解釋為“平時溫和,發怒時言辭尖銳”,但根據高權威性詞典和古籍考證,該成語更側重“僞善”而非“性情轉變”。

别人正在浏覽...

濱海步景不暇澄廓赤膽忠心沖軍詞約指明答辭耽待帝藉耳括子凡聾偾車附義光光乍官名還駕滑曼惠益解放謹廉盡勢汲深掘藏軍銜制客棧控購籃轝連更曉夜理對偻垢闾糜面對面眄睐拿老南陽子鬧沉沉品竹調絲暴浣乾人切瑳琢磨切尋輕纖嬛薄窮家富路诎要桡膕日煖風恬上弦聲揚石麟司職訴狀檀篆甜菜同隊童戀銅輪瓦雞位次消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