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詩眼的意思、詩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詩眼的解釋

(1).詩人的賞鑒能力、觀察力。 宋 蘇轼 《次韻吳傳正<枯木歌>》:“君雖不作丹青手,詩眼亦自工識拔。” 金 元好問 《繼愚軒和黨承旨雪詩》之四:“ 愚軒 具詩眼,論文貴天然。” 明 袁宏道 《與伯修書》:“近來詩學大進,詩集大饒,詩腸大寬,詩眼大闊。”

(2).指一句詩或一首詩中最精煉傳神的一個字。亦指一篇詩的眼目,即體現全詩主旨的精采詩句。《朱子語類》卷二三:“隻用他這一説,便瞎卻一部詩眼矣。” 清 施補華 《岘傭說詩》:“五律須講鍊字法, 荊公 所謂詩眼也。” 秦牧 《藝海拾貝·茅台、花雕瓶子》:“那個‘詩眼’一點上去,就像畫龍點睛似的,通篇詩都突然光采煥發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詩眼”是古典詩歌鑒賞中的重要概念,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核心定義

詩眼指詩歌中最能開拓意旨、增強表現力的關鍵詞句,是洞察詩歌主旨的窗口。它既可以是單個字詞,也可以是關鍵句子,具有統攝全篇或點睛傳神的作用。

二、類型劃分

  1. 句中眼(局部詩眼)
    指一句詩中最精煉傳神的字詞,如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通過煉字使意象鮮活。

  2. 詩中眼(全篇詩眼)
    指體現全詩主旨的核心詩句,如文天祥《過零丁洋》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接點明愛國情懷。

三、功能特點

四、曆史溯源

宋代蘇轼最早提出「詩眼」概念,金代元好問進一步強調其天然去雕飾的特性,明清時期發展為系統的詩歌理論。

通過詩眼分析,可快速把握詩歌情感脈絡與藝術特色。建議結合具體作品(如李白《靜夜思》的「望」字)深入體會其妙處。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義解析

《詩眼》是由“詩”和“眼”兩個字組成的詞語,表示能夠用詩人的眼光去觀察、感受世界,以及能夠敏銳地把握詩歌的藝術特點和美感。

拆分部首和筆畫

《詩眼》的拆分部首為“言”和“目”,具體的筆畫分别為“7”和“5”。

來源和繁體

《詩眼》是由古代漢語延續至今的詞語,源自中國古代文化,表達了詩人對世界的獨特洞察力和感悟。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詩眼」。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語中,第一個字“詩”曾寫作“詩”,由從“言”部首的左邊一個字母“心”改變而成。而第二個字“眼”則寫作“眼睙”,由從“目”部首的上面一個字母“晏”改變而成。

例句

1. 他的詩眼穿透了歲月的霧霭,發現了世界的另一面。

2. 隻有用詩眼去觀察生活,才能找到其中的美好和深刻。

組詞

詩意、詩文、目眩、目光

近義詞

詩心、詩情、詩境、詩意

反義詞

俗眼、常眼、凡眼、世俗眼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