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 keeping with one’s wish] 符合心願
如願以償(願望實現)
(1).傳說中 彭澤湖 神的女婢名。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四載: 廬陵 歐明 為 彭澤湖 神 青洪君 所邀,:“ 明 既見 青洪君 ,乃求 如願 。使逐 明 去。 如願 者, 青洪君 婢也。 明 将歸,所願輒得,數年,大富。” 宋 黃庭堅 《宮亭湖》詩:“靈君 如願 儻可乞,收此桑榆老故丘。”
(2).符合願望;達到願望。 宋 範成大 《次韻子文雨後思歸》:“萬事安能盡如願,且來相伴壓糟牀。”《說唐》第二回:“若我如願,必殺此老賊,方消我恨。” 魯迅 《書信集·緻黎烈文》:“此後也想保持此種油腔滑調,但能否如願,卻未詳也。”
“如願”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願望得以實現或事情符合期望,如“如願以償”。現代漢語中多用于表達達成目标後的滿足感,例如“他終于如願考上大學”。
二、詞源典故 源自晉代《搜神記》記載的傳說:廬陵人歐明受彭澤湖神青洪君邀請,請求帶走其婢女“如願”。此後歐明所求皆得,數年後成為富豪。這一典故使“如願”成為實現願望的象征。
三、現代用法
四、文化内涵 該詞既包含對努力結果的肯定(如“經過奮鬥終如願”),也體現傳統文化中“心想事成”的美好寄托,常用于慶賀場景。
如願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實現符合自己願望或希望的事情。具體來說,如願表示達到了心中期待或追求的目标,得到了心願的滿足。
如願的部首是女字旁,由四劃組成。
如願一詞最早見于《論語·子罕》一篇中:“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絲曰:‘未能信守諾,如之何其如願也?””由此可見,如願的含義可以追溯到古代儒家經典之一——《論語》。
如願(繁體字)是如願的繁體字形式。
古代文獻中,如願的寫法常見有兩種:一種是“肉”從字旁,另一種是“辶”從字旁。
1. 終于考上了心儀的大學,她實現了自己的如願。
2. 他努力工作了很久,終于可以買自己理想中的房子,如願以償了。
3. 他刻苦訓練,終于在比賽中獲得了冠軍,實現了如願。
如願以償、如願以兒
如願以償、達成願望、得償所願
落空、泡湯、破滅
注:文章内容僅供參考,具體以您的實際需求為準。【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