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ray one’s anger;look angry] 滿臉怒氣、極不愉快的神色很明顯
說至此,宋參謀怒形于色,目光如炬!問“ 賀司令對過激黨有無除滅方法?”答:“有!殺!”—— 老舍《趙子曰》
心中的忿怒表現在臉上。 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建炎二年二月辛未》:“ 蔡京 将彊緻之…… 樸 力拒不見, 京 怒形於色,然終不害也。”《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三:“防禦見無影響,不覺怒形於色。” 夏衍 《心防》第二幕:“ 劉浩如 :喂,是的,是的,我就是……(怒形于色)混帳,誰的命令?”
“怒形于色”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2. 出處與演變
3. 語法與用法
4. 近義詞與反義詞
5. 使用建議
如需更多例句或擴展用法,可參考《漢典》《夷堅志》等文獻來源。
「怒形于色」是指因憤怒或生氣而表現出來的面部表情和身體語言。
「怒形于色」的拆分部首是「心」和「彡」。
「怒」字的筆畫數為5。
「形」字的筆畫數為7。
「于」字的筆畫數為3。
「色」字的筆畫數為6。
「怒形于色」這個成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獻。
「怒形於色」是「怒形于色」的繁體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怒形于色」可能寫作「怒形於色」或其他不同的變體。
他雖然嘴上沒說什麼,但是怒形于色。
憤怒、面容、身形。
怒目而視、憤怒之色、露出怒氣。
笑容滿面、和顔悅色、心平氣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