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仲的意思、伯仲的詳細解釋
伯仲的解釋
[elder and younger] 兄弟之間的老大和老二。比喻事物不相上下
《出世》表真名世,千載難堪伯仲間。——宋· 陸遊《書憤》
詳細解釋
(1).指兄弟的次第。亦代稱兄弟。《詩·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壎,仲氏吹篪” 漢 鄭玄 箋:“伯仲,喻兄弟也。”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學士太夫人文》:“嗚呼!分同伯仲,古則拜親。”《太平廣記》卷一九三引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傳》:“問其姓。曰:‘ 張 。’問伯仲之次。曰:‘最長。’”舊題 宋 尤袤 《全唐詩話·盧渥》:“軒冕之盛,近代無比,伯仲四人,鹹居顯列。” 清 鈕琇 《觚賸·佞佛》:“ 魏裡 丁清 惠公 之後,有伯仲二人,績學工文。”
(2).借指關系密切的人或事物。 清 孔尚任 《桃花扇·罵筵》:“ 東林 伯仲,俺青樓皆知敬重。” 王季思 等注:“伯仲,本指兄弟,這裡意指朋黨。” 清 曹寅 《秋飲》詩:“且看大小《雅》,伯仲本同系。”
(3).古代對年長的男子,不稱名字而稱排行,表示尊敬。《禮記·檀弓上》:“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 漢 班固 《白6*虎通·姓名》:“五十乃稱伯仲者,五十知天命,思慮定也,能順四時長幼之序,故以伯仲號之。”
(4).比喻事物不相上下。 晉 王羲之 《與謝安書》:“ 蜀 中山水,如 峨眉山 ,夏含霜雹,碑闆之所聞, 崑崙 之伯仲也。” 宋 秦觀 《代賀王左丞啟》:“學窮 遊 夏 之淵源,文列 班 楊 之伯仲。”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碧雲寺》:“大抵 西山 蘭若, 碧雲 、 香山 相伯仲。” ********* 《行易知難》第四章:“ 中國 更有一浩大工程,可與長城相伯仲者,運河是也。”參見“ 伯仲之間 ”。
詞語分解
- 伯的解釋 伯 ó 兄弟排行次序:伯仲(指兄弟的次第,喻事物不相上下)。 父親的哥哥:伯伯。伯父。伯母。 對父輩戚友的尊稱:老伯。世伯。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伯爵。 舊時對文章、道德足為表率者的尊稱:“海内文章伯”。 姓。 伯 ǎ 〔大伯子〕丈夫的大哥。 伯 à 古同“霸”,古代諸侯聯盟的首領。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仲的解釋 仲 ò 兄弟排行次序二:仲兄。仲弟。 在當中的:仲春(春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曆二月。仲夏、仲秋、仲冬依此類推)。仲裁(居間調停、裁判)。 姓。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伯仲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伯仲”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bó zhòng(注音:ㄅㄛˊ ㄓㄨㄥˋ),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本義與詞源
- 兄弟排行
“伯”指兄弟中的老大,“仲”指老二,後續為“叔”“季”,形成“伯仲叔季”的次序。古代通過名字中的這些字區分長幼,如三國孫策(字伯符)與孫權(字仲謀)。
- 曆史淵源
這一傳統可追溯至西周,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二、引申義與用法
- 比喻不相上下
後引申為形容事物或人能力相當、難分高下。例如陸遊詩句“千載誰堪伯仲間”,以《出師表》為标杆,感歎難有匹敵之作。
- 近義詞
常與“難分高下”“旗鼓相當”等詞替換,如“兩人實力在伯仲之間”。
三、文化與應用
- 文學引用
除陸遊外,唐代元稹《祭翰林白學士太夫人文》中“分同伯仲”也體現兄弟情誼與平等關系。
- 現代語境
多用于評價競賽、作品或人物能力,如“這兩部電影水平伯仲”。
四、相關擴展
- 詞語結構:與“叔季”共同構成完整排行體系。
- 反義概念:若需強調差異,可用“天壤之别”“懸殊”等。
如需更詳細例證,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搜狗百科》)。
網絡擴展解釋二
《伯仲》這個詞的意思
伯仲(bó zhòng)是一個成語,表示兩個人或事物地位、能力等相差很小,難以分辨優劣。它常用來比喻人或物在某個方面表現出相似的水平或程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
《伯仲》由兩個漢字組成,第一個字的部首是“人”,第二個字的部首是“十”。第一個字“伯”有6畫,第二個字“仲”有4畫。
來源
《伯仲》最早出自《詩經·大雅·蕩之什·伯牛有酒》篇,該詩描繪了兩個兄弟伯牛和仲牛齊心協力,共同經營農田、釀造美酒的情景。後來,這個詞由于其意義深刻、朗朗上口,漸漸被廣泛使用。
繁體
《伯仲》的繁體字為「伯仲」,和簡體字寫法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和現代有所不同。《伯仲》的古漢字寫法可以是「伯仲」,但在古代書法中,有時會有些變化。
例句
1. 這兩個選手實力真是伯仲之間,誰勝誰負還很難說。
2. 這兩個品牌的手機價格相差無幾,性能也伯仲之間。
組詞
伯仲之間、伯仲皆是、伯仲雙方
近義詞
勢均力敵、旗鼓相當、不分伯仲
反義詞
懸殊、天差地遠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問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