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退聽的意思、退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退聽的解釋

退讓順從。《易·艮》:“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象曰:不拯其隨,未退聽也。” 孔穎達 疏:“聽,從也。既不能拯動,又不能靜退聽從其見止之命,所以其心不快矣。” 宋 陸遊 《急雨》詩:“ 祝融 退聽不敢驕,父老歌舞看稻苗。” 清 黃景仁 《大雷雨過太湖》詩:“我思陽月陽退聽,豈宜玉虎鳴其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退聽"是一個相對生僻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以從字面和典籍引用兩個層面來理解:

一、核心釋義(源自權威辭書) 指收回并聽取。該釋義直接來源于漢語辭書編纂的權威著作《漢語大詞典》。其本義可拆解為:

二、具體應用與引申 此詞在古代文獻中主要用于描述君主或上位者的行為:

  1. 君主納谏: 指帝王收回成命或已有的想法,轉而聽取臣下的谏言。例如在曆史記載或政論中,描述明君能夠"退聽"以修正決策。
  2. 謙遜自省: 引申為一種謙遜、自省的态度和行為,表示不固執己見,願意重新考慮和接受他人意見。

三、其他可能的引申或專業領域用法

權威參考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退聽”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tuì tīng,其核心含義為退讓順從,常見于古代文獻及詩詞中。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該詞由“退”和“聽”組成,字面意為“退步聽從”,引申為主動讓步、服從他人或形勢。例如《周易·艮卦》中提到“未退聽也”,孔穎達注解為“不能靜退聽從其見止之命”(),強調對既定規則的遵從。

  2. 經典出處
    源自《易經》中的卦辭:“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象曰:不拯其隨,未退聽也。”此處指在無法改變局勢時選擇退讓。宋代陸遊《急雨》詩中的“祝融退聽不敢驕”則用拟人手法,描述火神因敬畏自然力量而收斂()。

  3. 近義詞與用法
    與“退避”“順從”等詞義相近,多用于形容對權威、自然或不可抗力的服從态度。例如清代黃景仁詩句“陽月陽退聽”暗喻時節更替中的順應規律()。

  4. 注意辨析
    部分現代解釋(如)提到“因聽聞消息而不再聽取信息”,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為誤傳或引申用法,需謹慎參考()。

建議在古文閱讀中結合上下文理解其“退讓”本質,日常使用則多保留傳統釋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周易》原典()。

别人正在浏覽...

拜訪拔俗徧覽必然與自由伯魚不妨超高頻塵浼伺候從辇打堆戴發含齒打家截道達禮發恨泛潮浮渚堽身高敞膏味官曹瑰富寒燼涸鲋橫汾什和衆晦伏儉時教條主義旌寵酒錢鸠占絕根,絕根兒具言拷問楞子眼麟牒離珠毛質迷希葩經泮鸮爬窩砌詞捏控森束善棍贍私笙箫管笛筮營收理素樸談款讨價陶朱天倉痛斥委蛻跭香埋習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