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符印的意思、符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符印的解釋

符節印信等憑證物的統稱。《新唐書·百官志一》:“禮部郎中、員外郎,掌禮樂、學校、衣冠、符印、表疏、圖書、冊命、祥瑞、鋪設,及百官、宮人喪葬贈賻之數,為尚書侍郎之貳。”《新五代史·雜傳三·盧光稠譚全播》:“ 光稠 病,以符印屬 全播 , 全播 不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符印,作為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單字本義及合成後的引申義兩個層面解析,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以下為權威詞典釋義及文化背景說明:

一、單字釋義

    • 本義:古代朝廷傳達命令、調兵遣将的憑證,以竹、木、金屬制成,刻有文字,剖分為二,雙方各執一半以驗真僞。
    • 引申義:象征天命的圖箓、祥瑞的征兆,後衍生為道教驅邪鎮妖的圖形或文書(如符箓)。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7冊,第1128頁)

    • 本義:圖章,用作文件憑證的戳記。《說文解字》釋:“執政所持信也。”
    • 引申義:權力、官位的象征(如印绶),亦指痕迹、烙印。

      來源:《辭海》(第6版,第2435頁)

二、合成詞“符印”釋義

核心含義:符與印的合稱,特指古代官府、軍隊或宗教儀式中象征權威與信驗的印章憑證。

  1. 軍政領域

    • 指調遣軍隊的兵符與官印,如虎符、将軍印,代表權力交割與命令執行的法律憑據。

      例:《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誠一開口請如姬,如姬必許諾,則得虎符,奪晉鄙軍。”

  2. 宗教文化

    • 道教法術中,“符印”指刻有神符文或法印的法器,用于召神劾鬼、治病禳災,如“五雷印”“天師印”。

      來源:《中華道教大辭典》(第412頁)

三、文化意涵延伸

符印在古代社會兼具“權力信物” 與“精神信仰載體” 雙重屬性: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3. 《中華道教大辭典》(胡孚琛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4.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中華書局)

(注:因古籍及專業辭書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紙質文獻信息以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符印”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fú yìn(ㄈㄨˊ ㄧㄣˋ),其核心含義是符節、印信等官方憑證的統稱。以下是具體解析:

  1. 基本定義
    符印主要指古代用于驗證身份、傳遞命令或行使權力的憑證物,包括兵符(如虎符)、官印、文書印章等。例如《新唐書》提到禮部掌管“符印”,《五代史平話》記載李克用因符印被迎為留後。

  2. 構成與功能

    • 符:通常指兵符或信物,如虎符(分兩半,合符為調兵憑證);
    • 印:指官印或私印,用于公文籤署或身份認證。
      兩者結合,代表權威和合法性,常見于軍事調度、行政任命等場景。
  3. 曆史用例

    • 《新五代史》記載盧光稠病重時将符印交予譚全播,但遭拒絕,體現符印作為權力象征的重要性。
    • 《新唐書·百官志》提到禮部負責管理符印,說明其在國家機構中的行政職能。
  4. 擴展釋義
    符印也用于道教文化中,指代具有法力的印章或符文,但此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總結來看,“符印”是古代中國政治、軍事體系中不可或缺的憑證工具,兼具實用性與象征性。

别人正在浏覽...

拔救傍亮兒備鞍卑陋龌龊碧霭褊衫标新熚熚剝剝秉文磻礴恻怛之心初食出頭面彈禁大衆傳播點化伄儅都幙頓阻法海無邊法家拂士富愈付諸公母倆鬼狐涎禾弟橫濫監規熸煽軍笳淚如雨下連光連軸耄皤毛細管眊燥妙翰明光光粘合劑蒨練翹首引領輕世傲物寝息日食錢儒輸少妪省司神示實與有力霜毳贖杖搜根剔齒天教廳宇外賓五花殺馬險灘校明小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