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枸橼的意思、枸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枸橼的解釋

木名。即香橼。小喬木或大灌木,有短刺,葉卵圓形,花帶紫色。果實長圓形,黃色,皮粗厚而有芳香,供觀賞。果瓤味苦,可制枸橼酸。果皮、花、葉可提芳香油。果皮亦供藥用。《齊民要術》卷十引 漢 楊孚 《異物志》:“枸櫞,似橘,大如飯筥。皮有香,味不美。可以浣治葛、苧,若酸漿。”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中:“枸櫞子形如瓜,皮似橙而金色。故人重之,愛其香氣。”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二·枸橼》:“枸櫞産 閩 廣 間,木似朱欒而葉尖長,枝間有刺,植之近水乃生。其實狀如人手,有指,俗呼為‘佛手柑’。”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枸橼(jǔ yuán)是一種芸香科柑橘屬植物,其名稱和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讀音與字形

•發音:枸橼的正确讀音為jǔ yuán(而非常見的“gǒu yuán”)。
•多音現象:“枸”在“枸杞”中讀“gǒu”,而在“枸橼”中讀“jǔ”,體現了漢字的多音特性。

二、植物特征

  1. 形态描述
    枸橼為常綠小喬木或灌木,果實呈長圓形,外皮黃色且粗厚,散發香氣,果肉味苦。葉子卵圓形,莖枝有短刺。
  2. 别名:又稱“香橼”“香水檸檬”,與檸檬外形相似但不同屬。

三、用途與文化

  1. 藥用價值
    • 果皮可入藥,具有疏肝理氣、寬中化痰的功效,常用于緩解肝胃氣滞、胸脅脹痛等症狀。
    • 其提取物(如枸橼酸)也被用于藥品和化工生産。
  2. 其他用途
    • 果皮可提制芳香油,花、葉亦可提煉香料。
    • 在猶太文化中是住棚節的重要植物。

四、曆史與文獻

• 《中國藥典》等古籍記載其藥用功能,東漢《異物志》已提及“枸橼”名稱。
• 清代《本草便讀》描述其“香燥”特性,提示陰虛者慎用。


如需了解枸橼的栽培方法或更多藥理研究,可參考植物學或中醫藥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枸橼

枸橼(gòu yuá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部首木和部首木組成,共8個筆畫。它的簡體字形為“柑”,是一個代表柑橘的水果的名稱。

枸橼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最早出現在《爾雅·釋木》一書中,文中解釋它為柑與橘的合稱。這個詞後來流傳至今,形成了現代的“枸橼”詞語。

在繁體字中,枸橼的寫法為「枳櫞」。

在古代漢字中,枸橼的寫法略有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它的寫法為“枸欏”或“枸欒”。這些古代寫法主要用于研究和了解古代漢字的發展和變化。

以下是枸橼一詞的用法示例:

例句1:她買了一箱新鮮的枸橼,準備送給鄰居。

例句2:枸橼汁富含維生素C,對身體健康有益。

與枸橼相關的組詞有:

1. 枸橼汁:可以制成果汁的枸橼果實。

2. 枸橼樹:産生枸橼果實的樹木。

3. 枸橼香:從枸橼果實中提取的香味。

與枸橼意義相近的詞語有:

1. 柑橘:包括柑子、橘子等多種類似枸橼的水果。

2. 柑橙:柑橘類水果的一種,味道酸甜可口。

與枸橼意義相反的詞語是:

無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