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端午節。民俗于端午節在門戶上插綠色菖蒲與艾以祓除不祥,故稱。 清 金農 《五月二日吳孝廉瀚上舍濂招飲醉成此詩》:“緑蒲節近晚酒香,先開酒庫招客忙。”
“緑蒲節”是端午節的一種别稱,其含義和習俗主要與古代民俗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緑蒲節”即端午節。名稱來源于端午節期間在門戶插綠色菖蒲和艾草的習俗,目的是驅邪避災、祓除不祥。
習俗背景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包括懸挂菖蒲、艾草,飲用雄黃酒等。菖蒲因形似劍,被認為有驅邪作用;艾草則用于祛病防疫。這一習俗在清代文獻中也有記載,如金農的詩句“緑蒲節近晚酒香,先開酒庫招客忙”。
詞源與讀音
該詞是端午節的古稱,核心習俗與菖蒲、艾草相關,反映了古代民衆通過自然植物祈福避災的文化心理。
緑蒲節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拆分部首是緑(糸部)和蒲(艸部),拆分的筆畫分别是¥13和¥18。這個詞語源自于中國的傳統文化。
在繁體字中,緑蒲節的寫法是綠蒲節。
在古時候,緑蒲節的漢字寫法略有不同。緑字的舊寫法是綠,而節字的舊寫法是節。這個詞語在古代文獻中出現的頻率相對較低。
以下是一個關于緑蒲節的例句:
每年三月,人們都會舉行緑蒲節來慶祝春天的到來。
緑蒲節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新的詞語。例如:
緑蒲節的近義詞是柳葉節。柳葉節在中國某些地區也是為了慶祝春天而舉行的節日。
緑蒲節的反義詞是秋分。秋分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與緑蒲節在時間上相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