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名。即香橼。小乔木或大灌木,有短刺,叶卵圆形,花带紫色。果实长圆形,黄色,皮粗厚而有芳香,供观赏。果瓤味苦,可制枸橼酸。果皮、花、叶可提芳香油。果皮亦供药用。《齐民要术》卷十引 汉 杨孚 《异物志》:“枸櫞,似橘,大如饭筥。皮有香,味不美。可以浣治葛、苧,若酸浆。”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枸櫞子形如瓜,皮似橙而金色。故人重之,爱其香气。”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枸橼》:“枸櫞产 闽 广 间,木似朱欒而叶尖长,枝间有刺,植之近水乃生。其实状如人手,有指,俗呼为‘佛手柑’。”
枸橼(jǔ yuán)是一种芸香科柑橘属植物,其名称和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发音:枸橼的正确读音为jǔ yuán(而非常见的“gǒu yuán”)。
•多音现象:“枸”在“枸杞”中读“gǒu”,而在“枸橼”中读“jǔ”,体现了汉字的多音特性。
• 《中国药典》等古籍记载其药用功能,东汉《异物志》已提及“枸橼”名称。
• 清代《本草便读》描述其“香燥”特性,提示阴虚者慎用。
如需了解枸橼的栽培方法或更多药理研究,可参考植物学或中医药文献。
枸橼(gòu yuán)是一个汉字词语,由部首木和部首木组成,共8个笔画。它的简体字形为“柑”,是一个代表柑橘的水果的名称。
枸橼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最早出现在《尔雅·释木》一书中,文中解释它为柑与橘的合称。这个词后来流传至今,形成了现代的“枸橼”词语。
在繁体字中,枸橼的写法为「枳櫞」。
在古代汉字中,枸橼的写法略有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它的写法为“枸欏”或“枸欒”。这些古代写法主要用于研究和了解古代汉字的发展和变化。
以下是枸橼一词的用法示例:
例句1:她买了一箱新鲜的枸橼,准备送给邻居。
例句2:枸橼汁富含维生素C,对身体健康有益。
与枸橼相关的组词有:
1. 枸橼汁:可以制成果汁的枸橼果实。
2. 枸橼树:产生枸橼果实的树木。
3. 枸橼香:从枸橼果实中提取的香味。
与枸橼意义相近的词语有:
1. 柑橘:包括柑子、橘子等多种类似枸橼的水果。
2. 柑橙:柑橘类水果的一种,味道酸甜可口。
与枸橼意义相反的词语是:
无反义词
白颠饱餐保佑不期修古才占八斗畅朗巉秀尺籍短书迟莫倒床盗决風傻凫飞符竹谷粟浩汹合噪花蝶荒馑隳胆抽肠彗光悔惧假植急聒鯨呿紧行无善踪旧雨新知堪称考取空尘僚采临近龙牙轴伦辈抡魁闾右马珂目连救母牛性疲輭浅梦蛩蛩巨虚闪击战社交才能绳正事生肘腋枢秘索粉缩头鯿踏雷摊本堂户铁絙托承脱阳尉斗无后武则天乡试哓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