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杞和梓。兩木皆良材。《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晉 卿不如 楚 ,其大夫則賢,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 楚 往也。雖 楚 有材, 晉 實用之。” 杜預 注:“杞、梓皆木名。”《北史·文苑傳序》:“于時 陳郡 袁翻 ……彫琢瓊瑤,刻削杞梓,并為龍光,俱稱鴻翼。” 宋 司馬光 《送李汝臣同年谪官導江主簿》詩:“良工構明堂,必不遺杞梓。” 明 方孝孺 《君子齋記》:“是以自少而至耄老,自恒人而至聖賢,如禾黍自盈寸之苗,而至於有秋;杞梓梗楠自拱把之植,而至於百圍,蓋有可必而不可誣者。”
(2).比喻優秀人材。《晉書·陸機陸雲傳論》:“觀夫 陸機 、 陸雲 ,實 荊 衡 之杞梓,挺珪璋於秀實,馳英華於早年。”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盧谌<感交>》:“自顧非杞梓,勉力在無逸。”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詩:“杞梓無遺用,蒭蕘不忘詢。” 清 劉大櫆 《祭邵開府文》:“如斯人者,國之杞梓。”
“杞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本義
“杞”和“梓”是兩種優質木材,古代文獻中常并稱,如《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提到“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此處的杞、梓指代楚國出産的良木,具有實用價值。
比喻義的起源
該詞最早用于比喻人才,見于《國語·楚語上》:“若杞、梓、皮革焉,楚實遺之”,意指晉國重用楚國的人才,如同使用其物産一般。
優秀人才的代稱
後逐漸固定為“優秀人才”的象征。例如《晉書》評價陸機、陸雲兄弟為“荊衡之杞梓”,南朝江淹詩句“自顧非杞梓”也以反喻表達謙遜。
文學與曆史中的用例
現代漢語中,“杞梓”多用于書面或文學語境,形容德才兼備者,如“學界杞梓”。需注意其古雅色彩,日常口語較少使用。
提示:以上解釋綜合了《國語》《左傳》《晉書》等經典文獻及詩詞用例,更多細節可參考權威詞典或古籍原文。
杞梓,是一個雙音字,意思是指一種植物,也是某個地名的名稱。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杞(木字旁,共7畫)
- 梓(木字旁,共11畫)
來源:
杞梓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齊風·杞殇》中。《詩經》是古代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其中的一篇描述了古代國家杞國的哀悼之歌,因此稱為《杞殇》。而“杞梓”這個詞被用來指代杞國。
繁體:
杞梓(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 杞:其古漢字寫法不詳。
- 梓:其古漢字寫法為“梓”。
例句:
- 他經常在杞梓樹下休息和思考。
- 杞梓國是古代的一個小國。
組詞:
- 杞梓樹、杞梓林、杞梓葉、杞梓花、杞梓果、杞梓苗、杞梓森林
近義詞:
- 杞梅、杞梨
反義詞:
- 杞梅(由于兒化現象,杞梅讀音相同,但意思不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