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犁鏵”。1.安裝在犁的下端,用來翻土的金屬器。略呈三角形。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十八:“犁鏵,犁刃也。”
(2).铧式犁。 碧野 《我懷念的是牛》:“小青牦開年第一次被套上了犁铧。”
“犂铧”是一個與農耕工具相關的詞彙,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犂铧(也寫作“犁鏵”)指安裝在犁下端的金屬部件,主要用于翻土,形狀略呈三角形。
結構與功能
文獻例證
書寫變體
該詞存在“犁鏵”“犁铧”等異體寫法,均指向同一工具。
擴展補充
犂铧是铧式犁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設計直接影響耕作效率。隨着農業機械化發展,現代犁铧材質和形狀進一步優化,但基本原理仍與傳統工具一緻。
《犂铧》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代表的意思是一種用于耕地的農具,也被稱為犁铧。犂铧使用時通過铧子的鋤頭和犁铧來犁地,幫助農民進行土地耕作。
根據《康熙字典》,《犂铧》的部首為犭,表示與動物相關的字,犂的總筆畫為6畫,铧的總筆畫為12畫。
《犂铧》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農耕時期。犂铧是農民們在耕地時使用的農具。犂和铧分别是犂铧的兩個組成部分,犂是指一種犁,用于犁地;铧則是指铧子,用于耕地時攪動土壤。
《犂铧》的繁體字為「犁鈡」。
古時候,《犂铧》的漢字寫法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例如犂铧可以寫作「犂鐺」。這體現了漢字發展演變的過程,字形經過多年的使用不斷變化。
1. 他在田地中用犂铧辛勤勞作。
2. 農民手握犂铧,耕耘着自己的土地。
犂铧的組詞包括:耕犁、耕铧、犂耕等。
《犂铧》的近義詞:犁、铧子。
《犂铧》的反義詞:收割機、播種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