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饽饽的意思、大饽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饽饽的解釋

方言。一種面制點心。 老舍 《牛天賜傳》十七:“自從你媽媽死的那年,我沒吃過一塊大饽饽!什麼年月!”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大饽饽”是北方方言詞彙,特指一種傳統面食,尤其在山東膠東半島地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指用面粉蒸制的大饅頭或面點,通常呈圓形,口感松軟,常用雞蛋、糖和優質酵母制作。方言中“饽饽”泛指面食,“大”則強調其體積或分量,如“大棗饽饽”即加入紅棗的饅頭。

  2. 文化習俗
    古時多用于祭祀,現煙台、威海等地仍保留春節用大饽饽祭祖的習俗,寓意家族興旺。此外,其名稱“棗饽饽”諧音“早發”,象征生活紅火、事業順利。

  3. 制作工藝
    以精白面為主料,傳統做法需發酵充分,講究手工揉面塑形。最大者可一鍋蒸一個,稱為“巨無霸”,最小者如掌心大小,供孩童食用。衍生品類如“花饽饽”更發展為面塑藝術,兼具觀賞與食用價值。

  4. 文學與語言用例
    該詞曾出現在老舍《牛天賜傳》中,體現其作為日常食物的代表性。方言使用中,人們常用“沒吃過一塊大饽饽”等表達感慨生活艱辛。

如需了解更詳細的制作方法或地域差異,可參考膠東民俗文獻或地方志。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饽饽一詞的意思 《大饽饽》是一個口語詞彙,通常用來形容一個食物很豐盛或者令人垂涎的樣子。它的使用可以表達對美食的贊賞或者對食欲的激發。這個詞在日常口語中是很常見的,尤其在描述美食或者享用美食時經常被使用。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大饽饽》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大饣口口”,它的拆分組成了3個部首。其中,“大”是指物體的大小,“饣”是食物的意思,“口”則代表嘴巴、吃的動作。“大饽饽”這個詞的總共有10個筆畫,每一個字都有“丨”、“一”、“丷”、“丶”的組合。 來源和繁體 《大饽饽》一詞的來源比較難以考究,它是普通話中的俚語,流傳已久。目前在大部分地區,包括中國大陸、台灣等,都是使用簡體字來書寫這個詞。由于繁簡體字的差異,沒有特定的繁體字形式。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的漢字寫法,如果将《大饽饽》一詞用古漢字來書寫,那麼它的字形會有所變化。古漢字的字體和結構與現代漢字不同,因此《大饽饽》的古代寫法可能會有所出入,無法确切确定。 例句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使用《大饽饽》的例句: 1. 這家餐館的海鮮自助真是大饽饽,吃得我好滿足啊! 2. 他做的蛋糕看起來太誘人了,真是個大饽饽。 3. 真希望能嘗一嘗看起來那麼大饽饽的漢堡。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大饽饽》這個詞作為一個口語詞彙,并沒有太多的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不過一些類似的形容詞如豐盛、美味也可以用來形容食物。與之相反的詞可能是寒酸或者一般,用來形容食物不夠美味或者不夠豐盛的情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