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靜功的意思、靜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靜功的解釋

指道家的靜坐修養之功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靜功”是道家及傳統養生體系中的重要概念,指通過外在靜止的姿勢配合内在意念、呼吸調節的修煉方法。以下是其核心釋義及特點:

一、基本定義

靜功是以站、坐、卧等靜止姿勢為基礎,通過意念活動(如修德練性、意守、導氣)和呼吸調節實現身心修煉的功法。其特點是外靜内動,即肢體保持靜止,内在氣血、精氣神卻處于活躍狀态。道家認為靜功是修煉精、炁、神的核心途徑,貫穿修行始終。

二、核心要素

  1. 姿勢要求
    常見姿勢包括靜坐(如坐禅)、站樁、卧式等,需保持身體放松且符合特定規範。例如靜坐時需調整骨盆與脊柱的曲度,以促進氣血流通。
  2. 意念與呼吸
    強調排除雜念、甯心入靜,通過調息(呼吸調節)輔助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
  3. 内在作用
    通過解除筋骨粘連、調整髒腑功能,實現聚氣、養神等效果,適用于神經官能症、高血壓等康複。

三、修煉層次

  1. 初級階段:調整身體姿勢,解除筋骨粘連(如腰骶關節、髋關節的調整)。
  2. 進階階段:通過意念與呼吸配合,實現精、炁、神的和諧統一。
  3. 高階階段:達到無為而為的狀态,進入深度入靜,甚至“内外皆靜”的物我兩忘境界。

四、與動功的區别

五、作用與意義

靜功不僅是道家修行的基石,也被現代應用于舒緩壓力、調節身心。其核心價值在于通過“靜”的形态實現内在能量的整合與提升。

如需更完整的釋義,可參考《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或道家經典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靜功

靜功是一個詞彙,由兩個部分組成:靜和功。靜指着平靜、安甯的狀态,而功則表示一種培養、修行的方法或技巧。因此,靜功可以被理解為通過特定的方法來達到内心平靜和修煉的過程。

拆分部首和筆畫

靜功的拆分部首是青手部,青部表示靜字的意思,手部表示功字的意思。根據靜字的組合,它的筆畫數是8畫,而功字則是5畫。

來源與繁體

靜功這個詞彙源自中國傳統文化。在繁體字中,靜功的寫法為「靜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靜」字由「青」和「争」兩個部分組成,「青」表示安甯的意思,「争」表示阻止或抵抗。而「功」字由「工」和「力」兩個部分組成,「工」表示做事或勞動,「力」表示力量。綜合起來,可以說靜功是通過阻止或抵抗來達到内心安甯的修行方法。

例句

1. 他每天堅持靜功來舒緩壓力。

2. 靜功讓我更加專注和平靜。

3. 她通過靜功來平衡工作與生活。

組詞

靜心、靜思、靜觀、靜心禅、靜修

近義詞

冥想、靜心

反義詞

動亂、喧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