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rtial(or military)music] 俗稱用管樂器和打擊樂器演奏的音樂,因為軍隊中常用而得名
(1).古代軍中用的音樂。《後漢書·禮儀志中》“ 高祖 定 秦 之月,元年歲首也” 李賢 注引 漢 蔡邕 《禮樂志》:“其短簫、鐃歌,軍樂也。” 唐 韋應物 《軍中冬燕》詩:“茲邦實大藩,伐鼓軍樂陳。”《遼史·樂志》:“鼓吹樂,一曰短簫鐃歌樂,自 漢 有之謂之軍樂……橫吹亦軍樂。”
(2).現代軍樂,指用管樂器和打擊樂器演奏的音樂。因軍中常用而得名。 清 秋瑾 《警告我同胞》:“每到一個停車場,都有男女老幼,奏軍樂的、舉國旗的迎送。” 周而複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五九:“走在他前面的是新藥商業四十個資方人員組成的軍樂,吹着銅號,打着洋鼓,昂首闊步地走着。”
軍樂是由管樂器和打擊樂器演奏的音樂形式,因在軍隊中廣泛使用而得名。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定義與組成
軍樂以銅管、木管及打擊樂器為主,通過集體合奏展現雄壯氣勢。現代軍樂通常指軍隊儀式中使用的進行曲或慶典音樂,具有節奏鮮明、鼓舞士氣的特點。
曆史演變
功能與用途
軍樂不僅體現軍人勇武精神,還在國際交流、公共儀式中承擔禮儀功能。例如《上海的早晨》中描繪的遊行軍樂隊,展現了其社會影響力。
提示:如需了解軍樂具體曲目或演奏形式,可參考權威音樂史資料。
《軍樂》是指軍隊在行進、訓練或儀式上演奏的樂曲。它具有鼓舞人心、激發士氣的作用,常常用于提振軍人的鬥志和凝聚士氣。
《軍樂》的拆分部首是冖(mì)和廣(guǎng),總共有8個筆畫。
《軍樂》一詞來源于古代對軍隊演奏的樂曲的稱呼。軍隊在行軍、列隊訓練或重要儀式上的演奏,可以鼓舞士氣、趨吉避兇。因此樂曲演奏所使用的樂器和演奏方式逐漸形成一套體系,被稱為《軍樂》。
《軍樂》的繁體寫法為「軍樂」。
在古代,「軍樂」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常見的古代寫法包括「軍樂」、「軍樂」和「軍"楽"」等等。
1. 今天的遊行隊伍中,士兵們奏起了激昂的《軍樂》。
2. 在重要的軍事儀式上,軍樂隊的演奏為整個場面增添了莊嚴肅穆的氛圍。
軍旅、軍隊、軍裝、樂隊、音樂、奏樂
軍歌、軍號、戰歌、激勵樂
民樂、民歌、民樂隊
【别人正在浏覽】